- 相關(guān)推薦
《Baby快樂詩畫》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Baby快樂詩畫》活動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設(shè)計思想
《Baby快樂詩畫》下冊第一節(jié)活動就是《蝌蚪》,因為這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池塘里、河溝里到處都是成群結(jié)隊的小蝌蚪。幼兒對小蝌蚪充滿了好奇,經(jīng)常問:“小蝌蚪胖胖的真可愛,它媽媽是誰?小蝌蚪長大是什么樣子?”面對孩子求知的眼睛,我靈機一動,決定帶孩子們進行一番探究,讓幼兒了解蝌蚪的形態(tài)特征和成長過程。于是我通過“家園共育”欄目,邀請家長一起參與。就這樣,教師、幼兒、家長共同探究蝌蚪奧秘的活動開始了。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蝌蚪,了解它的外部形態(tài)和游水動作。
2、通過聽故事,了解蝌蚪的成長過程。
3、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觀察的結(jié)果,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繪畫小蝌蚪,激發(fā)幼兒表現(xiàn),加深對蝌蚪的認識。
活動準備
1、家長與孩子共同飼養(yǎng)幾只蝌蚪,觀察記錄蝌蚪的成長過程。
2、幾張青蛙的圖片。
3、兩盤淡墨水
活動過程
1、觀察蝌蚪
老師把科學角里飼養(yǎng)的蝌蚪端到小朋友面前,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小蝌蚪的顏色、腦袋、尾巴、游泳動作,啟發(fā)幼兒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小蝌蚪的形態(tài),動作。
(黑色,大腦袋,長尾巴,一搖一擺游的快)
老師引導幼兒把語言串成兒歌:
大腦袋,長尾巴,變成蝌蚪小娃蛙,游來游去找媽媽。
2、討論
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呢?
聽老師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聽完故事后回答:小蝌蚪的媽媽是誰?
(通過講故事使幼兒了解蝌蚪的成長過程,懂得小蝌蚪的媽媽是青蛙,小蝌蚪長大也會變成青蛙,像媽媽一樣捉害蟲。)
3、點畫小蝌蚪
(1)用大拇指蘸一下淡墨水點在畫紙上,用黑彩筆添畫上尾巴,邊畫邊唱“大腦袋,長尾巴,變成蝌蚪小娃蛙,游來游去找媽媽!
(2)再用食指蘸一下淡墨水點在畫紙上,用黑彩筆添畫上尾巴,邊畫邊唱“大腦袋,長尾巴,變成蝌蚪小娃蛙,游來游去找媽媽.
(3)就這樣讓幼兒分別用五個手指蘸著墨水點畫小蝌蚪,邊唱邊畫,一個個生動有趣、形態(tài)各異的蝌蚪就呈現(xiàn)在幼兒面前。
4展示作品,交流總結(jié)
李雨晴說:“老師,我用食指畫的小蝌蚪最漂亮,和真的一樣.!
紀笑然說:“我用拇指畫的小蝌蚪太胖了,它該減肥了!
活動延伸:
把自己的畫拿給爸爸、媽媽看,并把《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和爸爸、媽媽共同觀察蝌蚪的成長過程。
活動效果
通過家長與幼兒共同飼養(yǎng)、觀察蝌蚪這一親子游戲,不僅益于親子間的感情交流,密切親子關(guān)系,也培養(yǎng)了幼兒認真、細致的觀察習慣,增進了對動物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幼兒對于用手蘸墨水點畫小蝌蚪,熱情高漲,興趣濃厚,通過積極參與,他們一個個充滿了好奇,嘗試著用大拇指、食指、中指等五個手指點畫小蝌蚪,畫完后相互展示、比較,哪一個蝌蚪大,哪一個蝌蚪小,哪一個蝌蚪更可愛?纯醋约旱氖种,看看點畫的小蝌蚪,充滿了自豪和滿足。這次活動給予了幼兒充分的自由創(chuàng)作空間,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加深了幼兒對小蝌蚪的認識,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Baby快樂詩畫》活動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畫春天活動教案11-07
王維的詩與畫介紹08-05
王維送別詩的畫08-29
王維《畫》詩賞析03-29
《題畫詩和詠畫詩》閱讀答案02-09
《題畫詩和詠畫詩》閱讀答案10-23
《有趣的石頭畫》活動教案07-01
杜甫《畫鷹》詩賞析03-28
夏的詩句的詩配畫08-22
春天的古詩詩配畫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