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亚洲高清观看首页,久久久久综合精品福利啪啪,国产成人免费午夜在线观看,91视频网,久久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琪琪,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观看,国产精品成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2-12-13 19:09:18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集錦15篇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情境,探索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兩位小數(shù)的加減法。

  2、能結(jié)合具體情境提出數(shù)學問題;能運用小數(shù)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估算意識。

  3、在通過分類活動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探索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兩位小數(shù)的加減法。

  2、能運用小數(shù)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探索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兩位小數(shù)的加減法。能運用小數(shù)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法學法:

  小組合作交流法 講練結(jié)合法。主動探究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創(chuàng)設歌手大獎賽的情境,提出了“誰表現(xiàn)比較好”的問題。教學時首先幫助學生了解“專業(yè)的分”“綜合素質(zhì)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樣判斷誰的表現(xiàn)好呢?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認識到人們一般是將專業(yè)分和綜合素質(zhì)分加起來進行判斷的。

  二、探索計算方法

  1、根據(jù)題目列式,估算結(jié)果。

  學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結(jié)果。

  2、探索計算方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勵學生用豎式計算,并討論“為什么小數(shù)點要對齊”,通過討論使學生體會到只要小數(shù)點對齊,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就能對齊,然后就和整數(shù)加減法的道理一樣了。

  3、研究問題2,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讓學生獨立解決,可以有多種解決方法。

  三、當堂訓練

  (一)火眼金睛辨對錯。(10分)

  1、0.3與0.300大小相同,計數(shù)單位也相同。 ( )

  2、小數(shù)點的后邊添上“0”或去掉“0”,小數(shù)大小不變。 ( )

  3、4.4時=4時40分。 ( )

  4、整數(shù)加法的運算定律同樣適用于小數(shù)加法。 ( )

  5、2.7和2.9之間只有一個小數(shù)。 ( )

  (二)獨立完成練一練1、2題。教師集體訂正答案。

  四、學習體會。

  寫出本節(jié)課你的感想吧。

  五、作業(yè)布置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2.5+1.5=   7.8-1.8=   3.5+2.5=   6.4-1.4=   100-84=

  3.3+6.7=   85+15=   45+35=   4.5+2.6=   0.49-0.27=

  2計算

  3.54+5.2  6 368-269   18.32+27.57

  二、目標實施

  出示掛圖

  1、在歌手大賽的情境中,抽象出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模型,探究算法同學們,在電視里看到過歌手大賽吧?出示掛圖:這是一次歌手大賽的比賽現(xiàn)場,來看看選手們的得分情況吧,誰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2、 估計誰的總分會比較高呢?

  小組交流。

  3、高多少分呢?我們還需要來算一算。能用算式說明你的想法嗎?

  4、怎樣列式?

  (1)8.65-8.55=0.1 0.88-0.40=0.48 0.48 大于0.1

  (2)9.43-(8.65+0.40) 8.65+0.40=9.05 9.43-9.05

  (3)9.43-8.65-0.40

  這樣的小數(shù)加減混合題,同學們會一步一步計算出得數(shù)嗎?請你選擇一種方法試算一下。

  組內(nèi)交流

  剛才在與同學們交流的過程中,你覺得誰做得比較好,請你向大家介紹一下;蛘撸谟嬎愕倪^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也可以給大家提個醒。

  5、練習

  試一試1

  6、小結(jié) :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shù)的加減混合運算有什么異同嗎?

  三、重點探究小數(shù)混合運算中的簡算問題

  整數(shù)的運算定律一樣適用于小數(shù)的加減法,在進行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時候,我們應該盡量選擇比較簡便的方法運算。

  完成19頁2

  四、運用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 出示購物清單----從這張購物單上,你們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西部超市購物清單

  20xx.10.14 15:41

  商品名稱 數(shù)量 單價 小計

  面包 1(個) 5.40元 5.40元

  醬油 1 (瓶) 4.5元 4.5元

  醋 1 (代) 1.5元 1.5元

  應收:11.4元

  客付額:20元

  找零:8.6元

  請你任意提三個問題和同學一起解決一下。

  2、完成18頁2,19頁134

  五、總結(jié):今天我們一起探究了小數(shù)連加、連減和家建好后計算,那么你有什么收獲呢?在

  計算小數(shù)加減法混合計算時,我們要注意些什么呢?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2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60頁例4。

  【教學目標】:

  掌握長方形的畫法,會畫一個長和寬已知的長方形。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長方形的畫法。

  難點:應用垂直與平行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提問:

  (1)怎樣過直線上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如果這一點不在直線上,又怎樣畫呢?

  (2)怎樣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

  (3)什么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平行線間的垂直線段有什么關系?

  2.教師出示:

  長方形中,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哪些線段是互相垂直的?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說一說。

  怎樣畫一個長方形呢?因為長方形的對邊互相平行,相鄰的兩條邊互相垂直,我們可不可以用畫垂線的方法來畫呢?

  (板書課題:畫長方形)

  二、自主探究

  1.討論:怎樣畫一個長10厘米、寬8厘米的長方形?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充分討論,相互發(fā)表意見。

  2.動手試著畫一畫,教師巡視指導。

  3.課件演示長方形的畫法步驟。

 。1)畫一條長2厘米的線段。

 。2)分別過線段的兩個端點在同一側(cè)畫兩條與線段互相垂直的1厘米線段。

 。3)把兩條垂線的另一端點連接起來。

  4.學生根據(jù)課件的演示,完成作圖。

  5.教材第60頁“做一做”第2題。

  正方形怎樣畫呢?畫一個邊長5厘米的正方形。

  讓學生獨立畫圖,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相互交流畫正方形的方法。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60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

  2.教材“練習十”第11題。

  先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怎樣修路最近?為什么?

  使學生理解:可以根據(jù)點到直線的距離來修這條路。

  3.教材“練習十”第12題。

  以已知的線段為邊,畫出完整的長方形或正方形,怎么畫?

 。1)小組交流。

 。2)獨立完成。

  4.教材“練習十”第13、14、15*題。

  (1)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2)由代表匯報。

 。3)教師歸納并訂正。

  四、課堂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3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第27頁例2及練習四的3、4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了解數(shù)字編碼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初步學會對身邊的事物進行編碼。

  2.培養(yǎng)合作意識、實踐意識,提高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熱愛數(shù)學的興趣。

  3.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這是重慶市高新區(qū)歇臺子片區(qū)的郵政編碼400041。你知道這個編碼中各個數(shù)字表示的意思嗎?

  學生:我知道,40代表重慶市,00代表市中心的幾個區(qū),41代表歇臺子片區(qū)。

  教師:這是老師的身份證,從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1:我知道老師來自×地方。

  學生2:我知道老師出生于×年×月×日……[點評:復習郵政編碼、身份證的編排規(guī)律為本節(jié)課自己設計編碼做好了鋪墊。]

  二、編排學號

  教師:生活中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數(shù)字編碼。希望小學給每位學生編學號時,設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如20xx年入學的5年級10班的24號男同學的學號就是0310241。

  教師:學號0310241的各個數(shù)字表示什么意思嗎?

  學生1:03表示入學年份;10表示班級,24表示所在班內(nèi)學號;末尾的1表示男生。

  學生2:為什么5年級的5沒有編入學號呢?

  學生3:我知道,因為年級每年都會發(fā)生改變,可我們學號為了方便統(tǒng)一管理,從入學時就應該是不變的,要是編入年級號,那么每人每年學號都要修改,就很麻煩。

  教師:從0502402這個學號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學生1:這是20xx年入學的2班40號同學。

  學生2:并且還是一個女生。

  教師:這個班有45人,并且最后一位是男同學,你能編出他的學號嗎?

  學生:能,前兩位表示入學年份05,第3、4位表示班級02,第5、6位表示班內(nèi)學號45,末尾表示男生1,連起來就是0502451。

  教師:那你們可以按上面的方法給自己編一個學號嗎?試一試。

  學生嘗試,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

  [點評: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分析學號的編排方法,讓學生初步學會自主設計學號。]

  三、課堂活動

  1.教師:我們這兩天學的知識能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問題,你們能否自己設計一個編學號的方案,給組內(nèi)同學編學號?

  學生1:我打算一個數(shù)字編年級,一個數(shù)字編班級,一個數(shù)字編組號,還有一個數(shù)字編組內(nèi)同學。

  學生2:……

  學生確定方案后,完成自我設計,展示并進行交流。

  2xx。教師:同學們想給自己編一個身份證號碼嗎?

  學生:想。

  教師:好,我們就給自己編一個身份證號碼。

  學生動手嘗試,選1~2人上臺展示并說說是怎么編的。

  教師小結(jié)并指出:其實在你們的戶口簿上已經(jīng)預留了一個身份證號碼,回家去核對一下,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3.完成練習四第3題。

  [點評:本環(huán)節(jié)向?qū)W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人人參與,這樣既突出了實踐活動的綜合性,又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實際問題之間的關系和規(guī)律,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理解數(shù)學、熱愛數(shù)學。]四、全課小結(jié)教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各種各樣的編碼,比如樓牌號、街道門牌號、車牌號等,希望你們用心去觀察、思考,用今天所學的方法去研究,你們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獲。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4

  教學導航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的第111頁的第4題,教科書的第114、115頁練習二十一的第12、16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鞏固條形統(tǒng)計圖,會繪制條形統(tǒng)計圖。

  2.會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并能進行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

  5.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分析統(tǒng)計圖中的數(shù)據(jù),根據(jù)統(tǒng)計圖開放性地提出問題并加以解決。

  【教學準備】

  多媒體、題卡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本節(jié)課對“統(tǒng)計”這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

  板書課題:復習統(tǒng)計。

  2.打開數(shù)學書,看第七單元的內(nèi)容,看看都學習了哪些內(nèi)容?

  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你們組的交流情況?

  老師指導并歸納,總結(jié)在黑板上。

  【課堂作業(yè)】

  1.統(tǒng)計

  畫條形統(tǒng)計圖需要注意什么?

  2.練習二十一第12題。

  根據(jù)統(tǒng)計表畫條形統(tǒng)計圖,注意找出縱軸上的數(shù)據(jù)要準確,然后回答問題。

  3.練習二十一第16題

  畫梯形,并且把梯形分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

  4.讀出下面各數(shù),然后省略“萬”后面的尾數(shù),求近似數(shù)。

  604009024700695200305076000

  5.寫出下面各數(shù)。

  四千七百八十萬零二十

  十五億三千零八萬零九

  四億零五十萬零三

  6.計算下面各題,并且驗算。

  127×63=3276÷84=74×59=

  7.估算。

  297×3≈789×4≈5392÷9≈

  8.(1)125的40倍是多少?

  (2)756里面有多少個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

  (4)884是34的多少倍?

  9.分別畫一個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的角

  10.你會用畫平行線的方法畫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11.你會用一張長方形紙做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12.解決問題。

  (1)一只山雀5天大約吃800只害蟲,30天大約能吃多少只害蟲?

  (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條船可坐50人,要同時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

  【課堂小結(jié)】

  提問:這節(jié)課復習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小結(jié):掌握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和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課后作業(yè)】

  完成《創(chuàng)優(yōu)作業(yè)100分》本課時的練習。

  教學板書

  第4課時統(tǒng)計

  知識點總結(jié)

  教學反思

  本課時的復習讓學生體會到條形統(tǒng)計圖在統(tǒng)計中的作用,它能清楚直觀反映各數(shù)據(jù)間的聯(lián)系,同時讓學生學會分析數(shù)據(jù),根據(jù)統(tǒng)計圖中的信息開放性地提出問題,能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簡單運用。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經(jīng)歷集合思想的形成過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識的意義。能結(jié)合具體情境體會用“韋恩圖”解決有重疊部分的問題的價值,理解集合圖中每部分的含義,能解決簡單的有重疊部分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猜測、操作、交流等活動,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感知集合圖的形成過程,能用集合圖分析生活中簡單的有重復部分的問題。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解決實驗問題的過程中感受選擇解決問題策略的重要性,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體會數(shù)學的嚴謹性,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集合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過程。

  教學準備:

  “學習之星”和“勞動之星”的獲獎獎勵,“智慧星”和“守紀星”的獲獎獎勵,集合名稱的磁板,獲獎學生名字的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腦筋急轉(zhuǎn)彎導入新課師:今天這節(jié)課上老師會根據(jù)同學們的表現(xiàn),評選出智慧星和守紀星。想要獲得智慧星,那你課上需要積極動腦、認真思考。想要獲得守紀星,那你課上就要認真聽講、坐姿端正、書寫規(guī)范?凑l這節(jié)課既能獲得智慧星又能獲得守紀星。

  談話:同學們,你們玩過腦筋急轉(zhuǎn)彎的游戲嗎?想不想玩一玩?出示腦筋急轉(zhuǎn)彎——理發(fā)師的困惑:

  教師邊講解,邊用課件播放聲音。

  師問:進來的怎么只有三個人呢?你們能幫理發(fā)師解決他的困惑嗎?生:略師:在這里爸爸有雙重身份,他既是孩子的爸爸又是爸爸的孩子。身份在這里重復了一次,所以只有3人。(板書:既??又??)像這樣的問題,數(shù)學上稱之為“重疊問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研究這類問題。

  二、集合圈的深入探究師:根據(jù)同學們上一周的表現(xiàn),李老師評選出了7名學習之星和5名勞動之星,那你們知道一共有多少名同學獲獎了嗎?(12名)師:有不同意見嗎?生:沒有師:那你們想不想知道都有誰獲獎了?(課件展示獲獎學生名單)師:從這張光榮榜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生:xxx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你這個詞用的真好,既??又??(板書)這樣說我們就聽得很明白了,誰還能像這位同學一樣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生1:XXX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誰能把這兩個同學的發(fā)現(xiàn)連起來說說?生2:

  和都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你真會表達。下面請獲獎的同學趕快到前面來,老師給大家頒獎。學習之星站到老師的右手邊,勞動之星站到老師的左手邊。你們倆應該站到哪兒?師:咦,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剛才我們明明算了12名同學獲獎了,怎么才來了10個人呢?那兩個人呢?(學生舉手,迫不及待的回答問題。)你們有話想說,那好,你來說說?生:

  和都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所以他們兩人在獲獎名單里重復了。

  師:哦,原來是這樣?磥硗瑢W真是理解了這兩個同學的位置了,那這兩邊呢?誰來說說右邊同學的獲獎情況?生:右邊同學獲得了“學習之星”。

  師:“學習之星”還有中間的兩個同學呢,我們只描述這5個人的獲獎情況。

  生:這5個人單單只獲得了“學習之星”。

  師:那誰來說說左邊這3位同學的獲獎情況?生:左邊這3位同學只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真不錯,這下我們弄清楚了。那老師開始頒獎了,左邊的同學每人發(fā)一顆“學習之星”,右邊的同學每人發(fā)一顆“勞動之星”,中間的同學每人既發(fā)一顆“學習之星”又發(fā)一顆“勞動之星”。(師邊說邊給學生發(fā)小星星)師:那剛開始我們算得有12名同學獲獎了,在今天的這種獲獎的情況下是不對的,你能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出今天有10位同學獲獎了嗎?先聽清要求:畫圖時,要畫清同學們的獲獎情況,還要讓我們能直觀的看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獲獎了,注意老師已經(jīng)把這些同學的名字編好了相應的序號(課件展示),不要寫這些同學的名字了,我們只用序號來表示同學就可以了。

  生:獨立畫圖。

  師:畫好的同學可以小組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小伙伴們畫的圖有沒有值得你借鑒的地方。(師巡視學生畫的圖,選擇有代表性的圖到前面投影。)師:老師選擇了幾位同學畫的圖,下面請這幾位同學分別到前面來講一講他們畫的圖。

  師:像這種重疊問題,我們可以用韋恩圖來表示。它是英國的數(shù)學家韋恩在1881年發(fā)明的,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他把這個圖叫作韋恩圖,也叫集合圈。(板書:集合)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用集合圈的方式來畫畫圖。(師邊講邊在黑板上畫集合圈)先畫一個封閉的橢圓表示“學習之星”,畫好之后貼上這個集合圈的名字是“學習之星”。接下來該畫什么了?生:“勞動之星”的集合圈。

  師:那“勞動之星”的集合圈我們應該畫在什么位置呢?師:為什么要把“勞動之星”的集合圈有一部分畫到“學習之星”的集合圈里面呢?生:因為有人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再畫一個封閉的橢圓表示“勞動之星”。下面我們把這些獲獎同學的名字貼在相應集合圈的位置里。

  師:這個集合圈我們就算畫好了,那集合圈的各部分表示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陰影部分表示什么?師:根據(jù)我們畫的集合圈在小卷子上列出算式(生列算式)。

  師:誰來說說你怎么列的算式,并給大家講講你為什么這樣列算式?生:我列的算式是7+5-2=10(名),“7”表示7名“學習之星”,“5”表示5名“勞動之星”,減去“2”是因為有2名同學重復了。

  師:你講的真清楚,大家都聽明白了吧。

  師:誰還有不同的方法?你們看這個圖我們相當于把這些獲獎同學分了幾部分?(3部分)哪三部分?分別是幾人呢?那你會列算式了嗎?三、問題拓展師:這個問題我算式弄清楚了,現(xiàn)在老師又有想法了,我們下周還要選出7名“學習之星”,5名“勞動之星”,你們幫老師想一想有可能有多少名同學會獲獎嗎(出示課件)?今天的獲獎情況是有2名同學重復了,有10個同學獲獎了。那下次獲獎可能多少名同學重復呢?生:3名,1名。

  師:最多有多少名同學重復獲獎?生:5名。

  師:為什么?生:因為“勞動之星”只有5人,所以最多只能有5人重復獲獎了。

  師:誰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把下周我們班獲獎的重復情況都想全了,并說一說。

  生:沒有重復、重復1人、重復2人、重復3人、重復4人、重復5人(隨著學生說,課件出示)。

  師:那每種情況下有多少人獲獎呢?分組做師:沒有人重復獲獎的情況。

  生:7+5=12(人)師:那這個集合圖該怎么畫呢?生:畫兩個單獨的圈,沒有重復的部分。

  師:(找學生說重復1人、重復3人、重復4人、重復5人的算式,并讓學生說3/4清這樣列式的原因。)那重復5人的時候,這個集合圈又該怎樣畫呢?生:“勞動之星”的圈都跑到“學習之星”的圈里去了(課件展示)。

  師:那這個部分表示什么意思?有幾人?(課件出示如下)學習之星生:這部分表示只獲得了“勞動之星”,有2人。

  師:我們來觀察這些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生:有幾個人重復了,就去掉幾人。

  四、練習提升師:班里獲獎同學的情況,我們都弄清楚了,真了不起,那今天沒有獲獎的同學呢?比如XXX,我想把他的名字也貼在黑板上,我應該貼在什么位置上。(貼在集合圈的外面)為什么。抠N在外面表示什么呢?師:所以我們班里其他沒有獲獎的同學,都可以貼在獲獎集合圈的外面,F(xiàn)在班里每位同學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下面我們來幫同學們找到自己的位置。

  這節(jié)課獲得智慧星的有人,獲得守紀星的有人,兩項都獲得的有人,兩項都沒有獲得的有人,來上課的學生一共有多少人?師:請同學們,在小卷上獨立完成,要求畫出集合圈,并列算式。

  五,生活中的重疊現(xiàn)象(出示課件)(1)奧運五環(huán),環(huán)環(huán)重疊(2)看,這是圓圈的集合圖(3)還有大自然中,一座座山峰重巒疊嶂(4)以及月食,也是因為重疊現(xiàn)象導致的(5)這是設計師筆下的建筑,也有重疊

  六、課堂小結(jié)師:

  今天我們學習了重疊問題,還用集合知識解決了不少問題,誰來說說你這節(jié)課的收獲?

  生1:我學會了畫集合圈。

  生2:我學會了重疊的問題可以用畫集合圈的方法來解決。

  生3:集合圈的畫圖方法能讓我們很清楚得看清每個部分有多少人和一共有多少人。

  師:你們的收獲還真不少同學們,集合圈可以幫我們解決生活中有重復現(xiàn)象的問題以后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就等著同學們?nèi)グl(fā)現(xiàn)和解決。好,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體驗1公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建立1公頃、1平方千米的表象;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使學生能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數(shù)學問題的探索性,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認識公頃、平方分米的含義。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2、體會1公頃、1平方分米的實際大小。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復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二、出示教學目標

  是師生共同讀出目標,確立本節(jié)課的重點

  三、教師精講

 。ㄒ唬﹦(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小明搬了新家。今天,小明高興的邀請小朋友們到他的新家參觀。點擊課件:出示情境圖

  2、看,他們現(xiàn)在來到了哪兒?

  3、觀察畫面,你發(fā)現(xiàn)什么?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4、帶著這么多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公頃的世界。

 。ǘ┱J識公頃、感受大小

 、拧Ⅲw育課上100米大家都跑過嗎?你能想象100米有多長嗎?

  ⑵、如果用4條100米的跑道圍成一個正方形,你能計算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嗎?

 、、小結(jié):在數(shù)學中,我們把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規(guī)定為1公頃,通過計算我們又知道,這樣的正方形面積就是10000平方米,那么我們就可以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

  那么,你能體會這樣1公頃的大小嗎?

  課前,我們分組請28個同學手拉手圍成了一個正方形,這樣圍城的正方形的面積大約是100平方米。

 、拼蠹叶紘^像照片上這樣的正方形,你能體會這100平方米的大小嗎?

  ⑶要有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才能拼成10000平方米呢?

 、葂x100個這樣的正方形的面積大約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頃,現(xiàn)在你能想象出1公頃的大小嗎?

  3、生活中感受1公頃

  如果大家還不能體會1公頃的大小,那么讓我們走進生活中,去找一找1公頃,再來體會1公頃的大小。

  ①問:你看出這是哪了嗎?

  4、認識平方千米

 、盼覀冋J識了1公頃有多大,還有比公頃更大的面積單位嗎?

 、菩〗Y(jié):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可以寫成1km2.1平方千米=100公頃

  三、走進生活、解決問題

  導語:不知不覺,大家把所帶的問題都解決了,不但認識了1公頃有多大,還認識了平方千米,讓我們一起來用這些知識,幫小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小明的媽媽給小明出了這樣的幾道題,你能幫他填一填嗎?

  2公頃=(xx)平方米50000平方米=(xx)公頃3平方千米=(xx)公頃90000公頃=(xx)平方千米

  四、出示達標題

  五、課后拓展、鞏固應用

  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結(jié):我們認識了幾個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

  六、作業(yè)布置

  課后,請你調(diào)查一下,你所居住的地方占地面積以及位橋鎮(zhèn)的占地面積,好嗎?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乘法分配率。

  2、初步學習用乘法分配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興趣。

  教學重點:探索,發(fā)現(xiàn)乘法分配率。

  教具準備:課件,卡片。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教師出示亂砍伐破壞環(huán)境的片段,讓學生說一說給人們帶來了什么嚴重的后果,提問學生到前邊說說,教師歸納,然后問學生們應該怎樣保護環(huán)境呢?學生回答植樹造林從我作起,從現(xiàn)在作起。

  教師出示主題圖和例3,讓學生分小組編一道完整的題。此題是,一共有25個小組,每組里4人負責挖坑,種樹,兩人負責抬水,澆樹。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2、探究新知

  師:參加植樹活動的有哪些人呢?

  生:挖坑,種樹的,抬水,澆樹的。

  師:你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分小組討論,用多種方法去解,比一比,誰聰明,每位同學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說給你的同學聽,教師巡視,參與小組討論)

  生1、我先算出每一組植樹的人數(shù),就是一共植樹的人數(shù)。

  即:(4+2)×25=6×25=150(人)

  師:你為什么要將(4+2)打上括號呢?

  生1:只有打括號才能先算。(教師肯定,大家鼓掌鼓勵)

  生2:我分別算出25個小組挖坑,種樹的人數(shù)和25個小組挖坑種樹的人數(shù)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植樹的人數(shù),即;

  4×25+2×25=100+50=150(人)

  師:孩子們,你們同意他的做法嗎?

  生:同意

  師:將生1、生2的兩種做法板書在黑板上

 。4+2)×254×25+2×25=6×25=100+50=15(人)=150(人)

  師:真奇怪,兩個不同的算式,得數(shù)怎么相同啊!大家再檢查一下他們做得對嗎?

  生:對。

  師: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了嗎?分小組討論。

  生1:我發(fā)現(xiàn)(4+2)×25=4×25+2×25這兩個算式相等。

  師:為什么?

  生1:因為他們的結(jié)果相同,所以算式就相等。

  師: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2:我發(fā)現(xiàn)根據(jù)左邊的算式就能推出右邊的算式,既:

 。4+2)×25=4×25+2×25

 。ń處熥寣W生到黑板上給大家演示。)

  師: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假如25×(4+2)你又能推出等號右邊的算式嗎?

 。暺,有同學舉手,還有私下說出做法的。)

  生3:25×(4+2)=25×4+25×2

  生: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舉例(3+4)×2643×(10+5)

  你們能推出右邊的算式嗎?(提問兩個同學上黑板推理,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做。)

  師:你能給你的同桌出兩道這樣的題嗎?(學生出題,同桌互算。)

  師:你能用符號或字母寫出他們的規(guī)律嗎?

  板書:

 。╝+b)×c=×+×

  a×(b+c)=×+×

  (提問學生到黑板前做,其他同學在本子上做)

  師:你能用語言敘述這樣的公式規(guī)律嗎?分小組或同桌互相敘述,教師問,學生說,教師再歸納:

  兩個數(shù)的和與一個數(shù)相乘,可以先把他們與這個數(shù)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率。

 。▽⒊朔ǚ峙渎首x三遍,理解其意。)

  3、鞏固提高

 。1)做一做,下面那個算式是對的,正確的畫√,錯的畫×。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63)×64

  117×3+117×7=117×(3+7)

  24×(5+12)=24×17

  4×9+9×5=(4+5)×9

  36×(4×6)=36×6×4

  (教師以開火車的形式提問,學生回答以上問題,如果是錯的請說出原因。)

  1、師:學了這么多的運算定律,你能將它們區(qū)分開嗎?給你的同桌說一說什么是加法交換率和乘法交換率,什么是加法結(jié)合率和乘法結(jié)合率?什么是乘法分配率?可用語言描述,也可以列公式。

  2、說一說你學了這一單元或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評一評本節(jié)課哪些同學哪些組表現(xiàn)的,掌聲鼓勵他(她)們

  課題:簡便運算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想象驗證、合作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探究發(fā)現(xiàn)圓的特征,形成圓的概念。

  2、認識圓心和半徑,并會用字母表示。

  3、會正確使用圓規(guī)畫圓。

  4、在活動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合作意識、發(fā)展空間觀念,體驗幾何圖形的美,激發(fā)數(shù)學學習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在觀察和操作活動中發(fā)現(xiàn)圓的特征,形成圓的概念和畫圓技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白板、圖釘、線、圓規(guī)、卡紙等。

  教學過程:

  一、溯源生活,激發(fā)興趣

  1、(PPT演示)雨水滴在湖面的圓形水波。

  同學們,大自然奇妙無比,小小的水珠滴在湖面也會形成美妙的景色,請看。

  問:你們發(fā)現(xiàn),水珠滴在湖面上,湖面上出現(xiàn)了什么形狀水波?

  2、生活圖片欣賞。

  1)問:在這組圖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形狀的圖形?

  2)抽象出圓。(PPT)

  3、學生舉例:生活中,你還看到過那些物體的形狀也是圓形的?

  4、今天,我們就繼續(xù)來學習有關圓的知識。

  板書:圓的初步認識

  【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抓住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教師的媒體演示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圓,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操作體驗,形成概念

  (一)圓規(guī)畫圓,初步感知圓的特征

  1、初步感知:

  1)看著屏幕上的“圓”,誰愿意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圓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圖形?

  2)師評價:大家說得都有點道理,那接下來我們就自己動手,來畫一個圓,看一看,圓是不是具有剛才小朋友所說的特征?

  2、圓規(guī)畫圓

  1)我們可以用什么畫圓?

  2)認識圓規(guī)(PPT)

  3)師:好,知道了圓規(guī)的構(gòu)造,我們開始畫圓,看哪個小朋友畫得最漂亮(要求,不許擦,畫圓失敗,只要找到失敗的原因。)

  3、反饋探討畫圓的方法

  1)你是怎樣畫的?上臺演示。

  2)討論:畫圓失敗的原因

  3)討論:畫圓時應該注意什么?(生………………)

  小結(jié):確定一個點,確定一段長度。

  板書:

  點

  長

  4)再想一想,剛才我們在畫圓時,針尖和筆尖落在紙上,各自確定了一個點,也就是兩個點。然后在畫的過程中,這兩個點的“分工職責”有什么不同?

 。ㄒ粋點負責固定,一個點負責繞,旋轉(zhuǎn)。也就是一個點是不動的,另一個是動的',我們暫時把著兩個點叫作:“定點,動點”)

  板書:定點

  動點

  5)師:那畫圓時,這個“動點”是不是可以隨便的動的?還是有一定的運動規(guī)則的?什么規(guī)則?

 。▌狱c移動到任何地方,和定點的距離保持不變。)

  6)那你如何證明你用圓規(guī)畫圓的時候,這個動點和定點的距離始終沒有變化呢?

  (圓規(guī)的兩個腳分開后,只要沒有外力去動這兩個腳,針尖和筆尖之間的長度距離是不變的。如:我們?nèi)说膬蓚腳在走路是。)

  7)師演示圓規(guī)畫圓。

  師:看一看,老師如何畫圓的。

  小結(jié):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

  8)學生再次畫圓

  師:根據(jù)剛才老師的演示,大家能不能在用圓規(guī)畫一個圓,看一看,是不是比剛才畫得漂亮?

  反饋討論:這一次,你畫得這么圓,畫的時候注意了什么?

  (二)操場畫圓,豐富畫圓方法

  1、展示足球場上的圓。

  師:我們現(xiàn)在能用圓規(guī)畫一個漂亮的圓,那這個圓我們能畫嗎?

  1)討論:這個圓我們怎樣畫?說說你的想法。

  2)課件演示:體育老師畫圓。

  3)教師演示(用“線釘”)

  2、探究不同畫圓法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師:我們發(fā)現(xiàn),在紙上畫一般的圓,我們可以用圓規(guī),如果在生活中畫較大的圓,我們還可以用線、釘和木樁。它們畫的工具不一樣,但原理相同嗎?

  1)討論:相同在什么地方?

  釘子就是…… 線就是…… 小推車就是……

  2)圓的構(gòu)成確定

  師:畫了那么多圓,那你能告訴老師,哪一部分才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圓?

 。ㄉ吓_指圓)

  3)演示:(PPT)

  揭示:到某一個定點的距離相等的無數(shù)個的點連起來組成的一條封閉的曲線,叫做圓。

  (三)圓的特征揭示

  1、設疑討論:你認為黑板上的圓能不能畫的更大些?誰決定了這個圓的大小?

  (定點個動點的距離圓規(guī)兩個腳之間的距離…………)

  2、師演示驗證誰決定了圓的大小。

  3、揭示概念“半徑”,用“r”表示

  4、揭示概念“圓心”。(在畫圓過程中的那個定點叫“圓心”,用“o”表示)

  板書:半徑

  圓心

  5、學生演示畫“半徑”

  1)師:誰能上來畫出這個圓的半徑?

  2)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什么是半徑?(圓心到圓上一個點的距離)

  找一找:下圖中,圓的半徑是()

  6、問:在這個圓里,還能畫一條半徑嗎?還能畫幾條?

 。▽W生在自己的圓上畫半徑,看能畫幾條?)

  得出:在一個圓里,能畫無數(shù)條半徑。

  7、觀察討論:在同一個圓里,所有半徑的長度有什么特點?(相等)

  為什么?

  教師小結(jié):(從動點到定點方面研究考慮)

  師:相信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門對圓已經(jīng)有了更深的認識。其實,正是圓的這些特征,圓在我們的生活中廣泛應用。

  三、回歸生活,解釋應用

  1、展示:車輪為什么是圓的?

  1)學生討論

  2)媒體展示解釋

  2、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1)理解:墨子的“圓,一中同長也”。

  2)媒體演示。

  3、圓的歸類

  1)出示籃球。問:這是圓嗎?

  2)討論反饋

  小結(jié):球是立體的,圓是平面的,和以前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都屬于平面圖形,而籃球是立體圖形。

  四、總結(jié)梳理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圓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相信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門對圓已經(jīng)有了新的認識,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將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有關圓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

  板書設計:

  圓的初步認識

  定點點圓心(o)位置

  動點長半徑(r)大小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發(fā)現(xiàn)簡單搭配現(xiàn)象中的規(guī)律,能運用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fā)展初步的符號感和數(shù)學思考。

  3.使學生在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中,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難點:

  用規(guī)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

  電腦課件、學具卡片

  教學活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買衣服與如何搭配褲或鞋??現(xiàn)在請學生看圖。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小明要買一個木偶娃娃,并給所買的木偶娃娃配上一頂帽子,要從3個木偶娃娃和2頂帽子中選擇??)

  2.提示課題:小明買一個木偶娃娃,再配上一櫻唇帽子,可以有多少種選配方法呢?這其中存在什么規(guī)律呢?(板書:找規(guī)律)

  二、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自主活動。

  談話:你有辦法知道小明可以有多少種選配方法嗎?請同學們先自己想辦法試一試?梢杂米约盒〗M準備的木偶娃娃和帽子動手配一配;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學生活動。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并注意了解學生所采用的方法。

  交流:你是怎樣選配的?你認為一共有幾種不同的選配方法?

  小結(jié):小明一共有6種不同的選配方法。可以先選木偶娃娃,國為每個木偶娃娃可以配兩種不同的帽子,所以一共有6種不同的選配方法,也可以先選帽子,1

  因為每頂帽子都可以配3個木偶娃娃,所以一共有6種不同的選配方法。帽子,因為每頂帽子都可以配3個木偶娃娃,所以一共有6種不同的選配方法。

  2.有序探究。

  談話:如果用三角形表示帽子,用梯形表示木偶娃娃,你能用連線的方法很快找到答案嗎?

  學生動手操作,并組織交流。

  提問:你認為用畫圖的方法找答案有什么好處?(便于操作;便于有條理地思考;能不重復、不遺漏地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選配方法)

  3.引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提出問題:如果有2個木偶娃娃和3頂帽子,你能用畫圖連線的方法很快找出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選配方法嗎?動手操作,并交流過程和結(jié)果。

 。2)出示教材中的討論題

  問:聯(lián)系解決上面兩個問題的過程,你能發(fā)現(xiàn)木偶個數(shù)和帽子頂數(shù)與搭配方法種數(shù)的關系?

 。3)小結(jié)。

  三、應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在小組里依次說出每條不同的路線;再通過交流幫助學生明確有序思考的方法;最后引導學生總結(jié)一共的路線條數(shù)與每段路線條數(shù)的關系。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1)要求觀察插圖,啟發(fā)思考:這里有一些襯衣、褲子和裙子,你認為可以怎樣搭配?

 。2)出示前面兩問題,提問:你能解決這里的兩個問題嗎?自己先想一想可以怎樣選配,再把思考的過程、結(jié)果與小組的同學交流。

  (3)出示最后一個問題,啟發(fā)思考:這個問題與前面已經(jīng)解決的兩個問題有什么關系?你會列一道加法算式求出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嗎?

  啟發(fā)進一步思考:有位同學用3×5這道算式求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你認為這個方法對不對?你知道他是怎樣想的嗎?

  四、 總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懂的地方?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0

  教材分析:

  教材創(chuàng)設溫度的情境,通過冷熱之間差異的比較,來幫助理解正負數(shù)的意義。溫度計直觀顯現(xiàn),就相當于一個豎直擺放的數(shù)軸,學生可比較容易的觀察到零上與零下溫度或正負數(shù)之間的差異。

  學情分析:

  學生經(jīng)常從實際生活、電視中接觸溫度,對溫度不陌生,容易掌握,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零上與零下的區(qū)別,在實際中怎樣表示溫度以及零下溫度的比較有一些難度。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利用溫度的情境了解正負數(shù)的表達方法,感受引入負數(shù)的必要性,了解生活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并會正確讀寫。

  2、結(jié)合具體情境讓學生經(jīng)歷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連一連、排一排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掌握比較兩個零下溫度高低的方法。

  3、通過小播報員等活動,使學生了解冬季我國南北方氣溫存在著較大差異。讓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快樂,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利用溫度的情境了解正負數(shù)的表達法,感受引入負數(shù)的必要性,會正確讀寫。

  教學難點:

  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資源利用:

  電子白板課件 溫度計 溫度計示意圖 一杯冰水 一杯溫水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知。

  1.首先,大家聽老師描述兩幅情景,閉上眼睛在腦海中浮現(xiàn)這兩種情景,聽完后說說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情景一: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知了不停地在樹上吵著,盡管街上的行人撐著太陽傘,盡管人們已經(jīng)穿的短袖、短褲,盡管人們嘴里還吃著冰淇淋,可是額頭上的汗依然不停地在冒著。

  情景二:寒風呼嘯、雪花漫天飛舞,人們穿上了棉襖大衣,戴上了棉帽手套,還圍上了厚實的圍巾,但是街上的行人依然緊縮著脖子,瑟瑟發(fā)抖。

  2.指名說感受。

  3.引入課題:冷和熱就是溫度在發(fā)生變化,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溫度

  (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 溫度的表示方法

  1.聽一段視頻播報,明確要求:用彩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西安、新疆這兩地的氣溫。

  2.播報:西安8℃至13 ℃;新疆-4℃至5℃。

  3.教師巡視梳理學生的表示方法。

  4.展示、交流、比較幾種表示方法,優(yōu)化得出“+、-”。

 、龠@個“-”在這里表示什么?(表示零下的溫度)

  師引導生觀察比較得出,用一個正負號就把零上和零下這兩種相反

  意思表達來,這就是數(shù)學所特有的簡潔美!

 、谶@里的“-”不是減號,叫負號,讀作:零下1攝氏度或者負1攝氏度。那零上9攝氏度該怎么表示?(在5℃前寫+號)這個+號在這里叫做正號,它表示什么意思?

  板書:+5℃ -4℃ 正號 負號

  ③通常的5℃前面寫不寫“+”?

  歸納出:正數(shù)前面的“+”可以省略,但負數(shù)前面的“-”不能省略。

  談談生活中你都見過哪些溫度?

  (1)冰箱門溫度顯示 ,認識溫度單位:攝氏度 ℃

  攝氏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溫標,用符號“℃”表示。它是18世紀瑞典天文學家安德斯·攝爾修斯提出來的。后人為了紀念他,用他的名字第一個字母“C”來表示。

  (2)人體正常體溫平均在36~37℃之間(腋窩),超出這個范圍就是發(fā)熱,38℃以下是低熱,39℃以上是高熱。39℃以上就有危險了。

  認識溫度計

  人們是利用什么工具來測量溫度的呢?(溫度計)

  小小的溫度計竟能知冷知熱,簡直太神奇了,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它?(想)

  (1)各種溫度計,讓生了解不同樣式的溫度計。(課件出示)

  (2)投影出示常用的測量室溫的溫度計,讓學生仔細觀察,在溫度計上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指名匯報

 、贉囟鹊膯挝弧 ②紅色液柱,會升高下降

  ③中間有個0刻度,上面是零上溫度,下面是零下溫度

  ④1小格就是1℃

 、堇蠋熀喗楱H: 華氏度是1714年由德國人華倫海特制定的。華氏度和攝氏度都是用來計量溫度的單位。

  (二) 練習讀寫溫度

  1.讀出溫度計上顯示的溫度。(出示課件)15℃、0℃、-15℃

  2.同學們會看溫度計了嗎?(利用屏幕幕布功能依次出現(xiàn)三個溫度計。)

  指名依次先說出并寫出三個溫度計上所示的溫度。

  隨機比較這三個溫度,說說誰、誰最低。

  (三)感知溫度

  1.出示溫度計示意圖

  (1)指名讓生分別讀出零上和零下的一些讀數(shù)。

  (2)通過閉著眼睛試著說溫度計上的讀數(shù)這一活動,讓生初步在頭腦中建立溫度計模型。

  (3)教師給出以下溫度,以0℃為基準,讓生用手比劃是零上溫度↑或零下溫度↓。

  8℃   -5℃   15℃   -15℃   -20℃

  2.測溫度

  (1)出示兩個杯子:一杯溫水,一杯冰水混合物。

  (2)先估計它們的溫度,再用兩個溫度計同時測量兩杯水的溫度。

  3.認識0℃

  (1)問一名學生:你今天帶了幾支鋼筆?(0支)

  0什么意思?(表示沒有)

  那么0℃表示沒有溫度嗎?

  (2)指名談談對0℃的認識。

  (3)小結(jié):溫度是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的,任何物體都有溫度。0攝氏度只是溫度中的一個值,也是天氣中零上和零下的分界點,在物理中表示冰的熔點。大于0度,冰開始融化為水,小于0度,水開始結(jié)冰。

  科學家把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位0℃,讀作:0攝氏度。沸水的溫度定為100℃。

  4.用線把對應的溫度連起來。(利用白板的書寫功能)

  零上12攝氏度 零下10攝氏度 零攝氏度 零下16攝氏度

  -10℃ +12℃ -16℃ 0℃

  (1)先讓生讀出第一行的溫度。

  (2)指名匯報連線。

  5. 讀溫度,使學生知道同一時間段我國南北方溫度存在著較大差異。

  大家剛才表現(xiàn)的都很棒,為了獎勵大家,老師決定帶大家到哈爾濱市的冰雪節(jié)看看。(課件出示)

  哇!大家都為冰雕世界帶給我們的視覺沖擊感到震撼!

  (1)那一天哈爾濱市的氣溫是多少呢?其他城市氣溫又如何呢?請看屏幕。

  這是老師收集到的那一天幾個主要城市的溫度,誰能當一下播報員,把這天的天氣情況向全班同學播報出來?(國家地圖)

  (2)讓學生當小播報員播報。(利用白板的探照燈功能)

  (3)通過比較部分南方和北方城市的氣溫,知道同一時間段我國南北方溫度存在著較大差異。

  三、鞏固練習

  1.估一估

  (1)出示我們當?shù)貛追煌竟?jié)的圖片,與合適的溫度連線。使學生知道我們當?shù)夭煌竟?jié)的氣溫情況。(利用白板的書寫功能連線)

  夏天短袖 毛衣外套 棉襖棉鞋(冰雪)

  -8℃   36℃   19℃

  2.比較-5℃與-20℃兩個溫度的高低。(出示教材88頁練一練一的情境圖)

  指名交流匯報。

  3.下表是天氣預報給出的我國部分城市某日的氣溫。(課件出示)

  (1)北京與沈陽哪個城市溫度高?

  (2)把這5個城市的氣溫按照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起來。(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指名讓學生排列)

  < < < <

  四、拓展延伸

  指著板書:新疆氣溫5℃,最低氣溫-4℃,它的溫差是多少?

  (1)借助溫度計示意圖,讓同桌討論。(2)交流匯報。(3)歸納方法。

  五、課堂小結(jié)

  你本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困惑?

  小結(jié):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我們可以用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

  六、作業(yè)布置

  1.課后查資料搜集了解一些其他物體的溫度。

  (如:月球表面的溫度、太陽表面的溫度、一些金屬的熔化溫度等)

  2.生活中除了有的溫度帶有“-”號,你還見過帶“-”的數(shù)嗎?

  搜集一些下節(jié)課交流。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1

  教材分析:

  “近似數(sh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第七冊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shù)”中的第五課。這部分內(nèi)容既豐富了對大數(shù)的認識,又是對后續(xù)學習除法“試商”的基礎。另外,近似數(shù)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當很難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確數(shù),或是用大數(shù)描述事物時,人們經(jīng)常會選擇近似數(shù)。因此,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知識的銜接上近似數(shù)都顯得至關重要。

  學生收到前面計算教學中估算的影響,以及學生自身的經(jīng)驗積累,很多學生在課前已經(jīng)可以憑借數(shù)感找出萬以內(nèi)數(shù)的近似數(shù),也有一部分學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來求大數(shù)的近似數(shù)。但是大部分學生對“四舍五入”法只是一個模糊的認識,對于“四舍五入”法具體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況下運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進入了小學中年級段,具有一定的學習經(jīng)驗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與分析,了解近似數(shù)和精確數(shù)的意義,感受近似數(shù)和精確數(shù)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

  2、借助數(shù)線,較直觀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shù)的道理,知道近似數(shù)的書寫格式,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3、經(jīng)歷探索求近似數(shù)的過程,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培養(yǎng)數(shù)感。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探索求近似數(shù)的過程,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

  教學難點:

  經(jīng)歷探索求近似數(shù)的過程。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法分析歸納法

  教學策略:

  小組合作情境創(chuàng)設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分類感受精確數(shù)和近似數(shù)。

  1、觀看一段國慶60周年閱兵視頻,說一說有什么感受?

  師:這么大的場面中一定蘊涵著許多數(shù)學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這些數(shù)學問題。

  2、課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讓學生默讀其中的數(shù)字兩遍,初步感知數(shù)據(jù)。

  3、仔細觀察這些數(shù),有沒有什么共同特點,能不能把它們分一分類?

  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可能會按數(shù)據(jù)的大小來分,一些按單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個為單位的,20萬、2萬是以萬為單位的。或者學生將60、169、56分為一類,66、20萬、2萬分為一類。

  師:為什么將60、169、56分為一類,66、20萬、2萬分為一類呢?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赡軙f是準確的數(shù),估出來的數(shù)。

  師:是的,在數(shù)學上,像60、169、56這樣準確的數(shù)、不多不少正好的數(shù),是精確數(shù);而66、20萬、2萬是大概的,大約的,差不多的,與實際數(shù)接近的數(shù),是近似數(shù)。

  4、讀一讀以下的數(shù)據(jù),哪些是精確數(shù),哪些是近似數(shù)嗎?

  小明身高130,2cm,就說約130cm;小紅從家里到學校走了395米,就說大約走了400米。

  5、你能說說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數(shù)量一般用精確數(shù)來表示,哪些事物的數(shù)量一般用近似數(shù)來表示?了解近似數(shù)的作用。

  師:有些情況下,我們沒有必要用準確的數(shù)據(jù)來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圍就足夠了,這時用近似數(shù)來表示就比較方便?磥斫茢(shù)在生活中的應用還是相當廣泛的。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fā)學生興趣,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引發(fā)學生思考。國慶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過分類,幫助學生在比較和辨別中體會哪些是實際的、精確的,哪些數(shù)是模糊、大約的,從而認識精確數(shù)和近似數(shù);又通過列舉活動,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數(shù)在實際中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ㄒ唬┙柚鷶(shù)線,直觀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shù)的道理。

  1、師: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的實際面積是18000平方米,但報道中稱“近2萬平方米”,這里的“2萬”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說說想法,學生可能會說18000接近2萬,所以用2萬來表示。

  2、結(jié)合直觀的數(shù)線圖,分析“18000平方米”稱為“近2萬平方米”的原因。

  師:18000介于整萬數(shù)1萬和2萬之間,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變成0后向萬位進1,就得到了近似數(shù)“2萬”。

  介紹18000約等于2萬,用“≈”表示,寫作:18000≈2萬全班讀一讀。

  3、在數(shù)線上標出11000,120xx,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這幾個數(shù),請學生嘗試分別說出它們的近似數(shù)及想法。

  師:15000這個數(shù)約等于多少呢?

  學生可能覺得1萬可以,2萬也可以,因外它剛好在中間。

  師:15000離1萬和離2萬的距離是一樣的,但為了方便記錄,我們認為規(guī)定15000≈2萬。

  課件上將約等于1萬和約等于2萬的數(shù)進行對比,讓學生觀察,分析歸納。

  師:請同學們對比兩組數(shù)據(jù),仔細觀察,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能得到什么結(jié)論?請同桌互相討論,教師巡視指導了解情況。

  學生匯報交流,學生可能會發(fā)現(xiàn)以15000為分界線,11000,120xx,13000,14000接近1萬,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萬。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千萬上的數(shù),當千位上的數(shù)是1、2、3、4時,近似數(shù)是1萬,當千位上的數(shù)是5、6、7、8、9時,近似數(shù)是2萬。

  教師借機在黑板上板書:0、1、2、3、4舍;5、6、7、8、9入,介紹“四舍五入”法。

  【設計意圖:結(jié)合數(shù)線圖,分析“18000平方米”稱為“近2萬平方米”的原因。數(shù)與形結(jié)合,將四舍五入的本質(zhì)清晰地展現(xiàn)出來,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

  (二)合作學習,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

  1、參加國慶閱兵的精確人數(shù)是233482人,在下圖中找到這個數(shù)的大致位置,說一說“約20萬人”,這個數(shù)是怎樣得到的?

  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2、學習時,每人都要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并將討論的結(jié)果填在學習卡上。3、組織簡單、清晰的語言準備全班匯報。

  教師巡視,了解小組討論的情況,并對有困難的小組給予指導。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數(shù)線圖上標出,發(fā)現(xiàn)233482接近20萬,;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萬;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萬位上的數(shù)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萬后面的尾數(shù)“33482”舍去變成5個0,得到近似數(shù)20萬。

  請多組的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要說得有道理,給予鼓勵。

  3、教師小結(jié):四舍五入到十萬位,關鍵看萬位。

  4、如果將233482四舍五人到萬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數(shù)分別是多少,怎樣得到的?小組內(nèi)討論,再全班交流,幫助直觀感知求近似數(shù)的方法。

  5、引導學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怎樣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shù)?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經(jīng)歷探索的過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掌握求近似數(shù)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三、鞏固練習

  1、讀一讀下面的數(shù)據(jù),哪些是精確數(shù),哪些是近似數(shù)?(教材第11頁練一練第一題)

  鼓勵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與分析,找出精確數(shù)和近似數(shù),加深認識,并感受到近似數(shù)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華山是我國的五岳之一,海拔約2155米,在下圖上標一標,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約是多少米?

  學生獨立完成,有些學生在數(shù)線上找點時會遇到困難,教師適時指導,幫助學生通過數(shù)線進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數(shù)。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學生認真看要求,仔細數(shù)數(shù)位。特別對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萬位重點指導。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三道練習題,加深對近似數(shù)的認識,感受近似數(shù)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并能用所學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shù)。】

  四、課堂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請學生說說這節(jié)課的收獲。

  師:這節(jié)課我們經(jīng)歷了探索求近似數(shù)的過程,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同時知道近似數(shù)的書寫格式。希望同學們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數(shù)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板書設計:

  近似數(shù)

  0、1、2、3、4舍18000≈20000

  四舍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2

  教學準備

  1.教學目標

  1 、用“綜合--分析法”分析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

  2、能結(jié)合樹狀算圖理解“綜合--分析法”,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3、讓學生感受到在現(xiàn)實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2.教學重點/難點

  能用“綜合--分析法”分析數(shù)量關系,掌握分析復合應用題的基本方法。

  結(jié)合樹狀算圖,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3.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4.標簽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口答:根據(jù)問題說出數(shù)量關系。

  (1)復印機37分鐘可復印多少張紙?

  生1: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量

  (2)實際每月生產(chǎn)多少輛汽車?

  生2:工作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3)小巧從家到學校走了多少分鐘?

  生3:路程÷速度=時間

  出示課題“應用(二)”

  二、新課探究

  探究一:

  出示主題圖和題目

  (1)小丁丁從家到學校要走15分鐘

  示意圖:

 、賳枺簭念}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條件?

 、趩枺耗憧梢蕴岢瞿男⿺(shù)學問題?

  生1:從已知條件開始想,如果用同樣的速度從學校到少年宮要走多少分鐘?

  出示:小丁丁家到學校的路程是1020米,需要走15分鐘,平均每分鐘走多少米?

  生:1020÷15=68(米/分)

  出示:小丁丁用同樣的速度從學校到少年宮要走多少分鐘?

  師問:把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結(jié)合起來思考,你會列式計算嗎?

  生:

  816÷(1020÷15)

  =816÷68

  =12(分鐘)

  答:從學校到少年宮要走12分鐘。

  探究三:

  小丁丁用同樣的速度從少年宮回家要走多少分鐘?

  師問:你會解答嗎?在小組里交流,并列式解答。(先討論,再列式)

  根據(jù)學生匯報出示:先匯報分析思考過程,再匯報算式

  340÷(1020÷15)

  =340÷68

  =5(分鐘)

  答:小丁丁用同樣的速度從少年宮回家走5分鐘。

  三、課內(nèi)練習

  練習一:

  一只成年的大熊貓一周大約要吃140千克的鮮竹,照這樣計算,一只成年的大熊貓一個月大約要吃多少千克的鮮竹?(一個月按31天計算)

  生1:

  140÷7×31

  =20×31

  =620(千克)

  師問:你是怎么想的?

  生2:一只大熊貓每天吃的千克數(shù)×天數(shù)=一個月吃的千克數(shù)

  練習二:

  選擇題:

  (1)復印機5分鐘復印了340張紙,照這樣計算,復印2516張紙需復印多少分鐘?算式是( )

  A、2516÷(340÷5 )

  B、340÷5×2516

  C、(2516-340)÷5

  問:你是怎么想的?選B或C問題可怎么改?

  生1:我選(A)我是從問題想的。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2)奶牛場每天生產(chǎn)牛奶2100升,如果每升牛奶可以賣3元,8月份生產(chǎn)的牛奶全部賣出后總共可以收入多少元?算式是( )

  A、2100÷3×31

  B、2100×3÷31

  C、2100×3×31

  問:你是怎么想的?

  生2:我選(C)。我是從問題想的

  單價×數(shù)量=總價

  練習三:

  根據(jù)條件提問題,并列式。

  一輛汽車每小時行45千米,從甲地出發(fā)行了4小時后,離乙地還有135千米。

  師: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呢?

  生1: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45×4+135

  生2:汽車從甲地到乙地共需幾小時135÷45+4

  師:這樣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課堂小結(jié)

  四、本課小結(jié)

  解答應用題先審清題意,然后可以從條件出發(fā),也可以從問題出發(fā),還可以把條件和問題結(jié)合起來思考。分析數(shù)量關系,再列式解答。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3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和有效的教案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希望你會喜歡!

  一、教學內(nèi)容

  兩種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P52——P53例4、例5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shù)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shù)量關系。

  [2.認識這些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中各種不同數(shù)量的求法,會應用這些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術語的能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shù)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shù)量關系。]

  難點:初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術語的能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談話:同學們,這有一些物品的價格信息,請你來做售貨員,算一算要花多少錢?(出示教材P52 例4)

  (二)探索發(fā)現(xiàn)

  1、教學例4

  (1)籃球每個80元,買3個要多少錢?

  (2)魚每千克10元,買4千克要多少錢?

  學生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匯報并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么的問題?

  總結(jié):兩道題都是講的買商品的價錢問題,題中籃球每個80元、魚每千克10元,這樣的每一件商品的價錢是單價(板書:單價),買3個、買4千克這樣買的件數(shù)是數(shù)量(板書:數(shù)量),求一共用的錢是總價(板書:總價)。]

  師:找一找,數(shù)學書的單價是多少?你還知道哪些物品的單價。

  師:說一說第(1)題中籃球的單價、數(shù)量、總價各是多少,怎樣求總價?(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fā)現(xiàn)單價、數(shù)量、總價之間的關系嗎?生概括并板書

  想一想如果知道總價、數(shù)量怎樣求單價呢?生匯報

  如果知道總價和單價又該怎樣求數(shù)量呢?生匯報

  總結(jié):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shù)量關系時,只要記住“單價×數(shù)量=總價”就可以根據(jù)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就能想出“總價÷數(shù)量=單價”“總價÷單價=數(shù)量”]

  2、教學例5

  出示例題,獨立解答

  (1)一輛汽車每小時行70千米,4小時行多少千米?

  (2)一人騎自行車每分鐘行225米,10分鐘行多少米?

  學生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匯報并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么的問題?

  [總結(jié):兩道題都是講的行程問題,題中每小時行70千米、每分鐘行225米,這樣的在一個單位時間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書:速度),所用的4小時、10分鐘是行走的時間(板書:時間),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這樣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書:路程)。]

  師:說一說第(1)題中汽車的速度、時間、路程各是多少,怎樣求路程?(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fā)現(xiàn)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嗎?生概括并板書。

  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匯報

  如果求時間,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匯報]

  總結(jié):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shù)量關系時,只要記住“速度×時間=路程”就可以根據(jù)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就能想出“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

  (三)鞏固發(fā)散

  教材P52-P53 做一做,指名匯報

  (四)評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兩種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

  單價×數(shù)量=總價 速度×時間=路程

  總價÷數(shù)量=單價 路程÷時間=速度

  總價÷單價=數(shù)量 路程÷速度=時間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shù)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并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shù)量關系。認識了這些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中各種不同數(shù)量的求法,會靈活應用這些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理解垂直。

  2.能用三角尺畫垂直。

  3.能根據(jù)“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4.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畫圖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畫垂線。

  畫垂線,根據(jù)“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會用三角尺畫垂線。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新知。

  1.擺小棒活動。

  請大家拿出兩根小棒,擺出互相平行的兩條直線。

  2.思考。

  兩條直線除了平行,還可以怎樣?相交。

  3.板書。

  平行和相交。

  二、學習新知。

  1.擺一擺,看一看。

  用小棒在桌子上擺出各種相交的圖形。

  觀察,這么多相交的圖形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小結(jié):當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2.比較垂直與相交。

  同桌討論:垂直與相交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讓學生擺出垂直的圖形。

  并說一說你是怎么判斷它們是不是互相垂直的。

  3.折一折。

  拿出長方形的紙,讓學生思考,通過折一折,折出互相垂直的線嗎?

  讓學生嘗試折一折,如果有困難,可以同桌互相完成。

  提出活動要求:拿出一張正方形折一折,使兩條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彩筆把每組折線畫出來,便于區(qū)分。

  展示學生的作品,并讓學生說一說你是如何驗證是垂直的。

  4.找一找。

  生活中我們還有很多互相垂直的線,你能說說我們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線嗎?

  5.我說你擺。

  完成書本第22頁第1題。

  生活中的應用:看一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6.學習畫垂線。

  提問:你能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嗎?

  學習自己嘗試畫垂直線。

  展示匯報交流:為什么這樣畫?說說這樣畫的原因?

  小結(jié):用直尺畫一條直線,標出一點,畫過這一點的垂線。

  具體步驟: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直角頂點是垂足,沿著這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

  教師邊說邊演示。

  同桌操作:直線外一點畫互相垂直的線。反饋交流。

  三、鞏固練習。

  書本上第23頁小實驗。

  提問:去河邊,怎么走最近呢?

  小組合作討論。

  全班匯報交流。

  師提問:從O點到直線AB有多少種可能。

  比較:在這么多線段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認為哪一條是最近的?為什么?

  四、小結(jié)

  直線外一點向這條直線引出的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板書設計:

  相交與垂直

  具體步驟: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直角頂點是垂足,沿著

  這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折線統(tǒng)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折線統(tǒng)計圖在現(xiàn)實生活中應用;

  2.使學生能根據(jù)數(shù)據(jù)進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線統(tǒng)計圖,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具準備:未完成的統(tǒng)計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明的媽媽記錄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師出示P110例2的統(tǒng)計表)

  引導學生看到統(tǒng)計表想提什么問題,激發(fā)學生繪制折線統(tǒng)計圖的興趣。

  二、動手制作折線統(tǒng)計圖

  1.學生獨立完成折線統(tǒng)計圖

  學生根據(jù)老師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統(tǒng)計表內(nèi)的數(shù)據(jù),獨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統(tǒng)計表折線統(tǒng)計圖。

  教師先演示其中一個數(shù)據(jù)的畫法,然后再讓學生動手畫。

  分為兩個層次動手實踐:第一層次為學生練習2分鐘,教師將巡視發(fā)現(xiàn)的問題組織學生分析,再推進第二個層次的練習。

  師指導個別學生。

  2.小組交流作品,欣賞折線統(tǒng)計圖

  A學生根據(jù)折線統(tǒng)計圖說說發(fā)現(xiàn)了哪些信息?

  解決以下問題:小明幾歲到幾歲長得最快?(師小結(jié):折線中線段最長的那條就是長得最快的那段時間,也可以通過計算所有差值得出結(jié)果。)長了多少厘米?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

  小明115厘米時幾歲?

  5歲半時小明身高大約多少?

  師引導學生從前幾年身高的增長情況來猜測小明5歲半時的身高。

  B學生小組評價優(yōu)秀作品;

  C全班交流優(yōu)秀作品。

  3.根據(jù)折線統(tǒng)計圖進行合理推測:小明身高的發(fā)展趨勢。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中P111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師組織學生進行評析、交流。

  2.完成書中P112練習十九第二小題的問題解答;

  四、小結(jié)評價。

  五、作業(yè):完成書中P113練習十九第3小題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1-14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1-07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1-14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8-26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優(yōu)秀10-26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1-08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15篇)04-06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設計12-27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24篇)08-23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8-25

西乌珠穆沁旗| 江西省| 航空| 东安县| 奎屯市| 广德县| 西平县| 柳林县| 米易县| 达日县| 凌源市| 余姚市| 大港区| 依兰县| 揭东县| 华宁县| 永吉县| 闸北区| 金沙县| 漠河县| 忻城县| 恩施市| 安吉县| 区。| 福贡县| 察隅县| 靖西县| 崇仁县| 和田市| 中方县| 上虞市| 沙坪坝区| 永新县| 平武县| 甘肃省| 肥城市| 繁昌县| 保康县| 余庆县| 德安县| 延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