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亚洲高清观看首页,久久久久综合精品福利啪啪,国产成人免费午夜在线观看,91视频网,久久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琪琪,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观看,国产精品成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4-11-21 09:07:27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對乘法口訣進行歸納整理,列出乘法口訣,找出規(guī)律.

  2.熟練地掌握乘法口訣,計算表內(nèi)乘除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乘法口訣表的結構和規(guī)律.

  教學難點

  乘法口訣表的結構和規(guī)律.

  教具和學具

  乘法口訣表.

  教學過程

  一、整理乘法口訣表.

  1.教師談話過去我們已整理了1~6的乘法口訣表.出示口訣表.

  同學們還記得,第一橫排是1的乘法口訣,只有1句;第二橫排是2的乘法口訣,有2句;第三橫排呢?……第六橫排呢,6的乘法口訣有幾句?

  2.這個階段我們又學了7、8、9的乘法口訣,7的乘法口訣有幾句,應該排在哪里?(7的乘法口訣有7句,應排在第七橫排)

  8的乘法口訣有幾句,應該排在哪里?(8的乘法口訣有8句,應排在第八橫排)

  9的乘法口訣有幾句,應該排在哪里?(9的`乘法口訣有9句,應排在第九橫排)

  整理出完整的乘法口訣.

  3.同學們還記得,在整理1~6的乘法口訣時,我們可以橫著背,豎著背,還可以拐彎背,由學生橫著讀一遍,豎著讀一遍,誰還記得什么叫拐彎背.(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九十八)

  本來1的乘法口訣只有一句,2的乘法口訣有兩句,3的乘法口訣有三句,……,9的乘法口訣有九句,拐彎背以后,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每部分乘法口訣都有九句)

  由學生拐彎讀乘法口訣,兩人互相背,指名學生背,爭取1分鐘內(nèi)背完全部口訣.

  把乘法口訣的得數(shù)蓋住,任意指一句口訣,由學生很快說出得數(shù).

  把乘法口訣里任意一句的乘數(shù)或被乘數(shù)蓋住,指名學生很快背出這句口訣.

  二、找規(guī)律

  1.斜著看,也就是“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九九八十一”這九句口訣有什么特點?(每句口訣的被乘數(shù)和乘數(shù)一樣)

  以上每句口訣只是計算幾道乘法算式和幾道除法算式.(只能計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如七七四十九,7×7=49,49÷7=7)

  其余的口訣能計算幾道乘法算式,幾道除法算式?(其余的口訣能計算兩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

  在每句口訣的下面,寫出兩個乘法算式和兩個除法算式.

  三七二十一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7×3=21 6×8=48 7×8=56

  3×7=21 8×6=48 8×7=56

  21÷3=7 48÷6=8 56÷8=7

  21÷7=3 48÷8=6 56÷7=8

  2.找一找,下面的數(shù)是哪些口訣的得數(shù).

  4:一四得四,二二得四;

  6:一六得六,二三得六;

  8:一八得八,二四得八;

  12:二六十二,三四十二;

  18:二九十八,三六十八;

  24: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

  36:四九三十六,六六三十六.

  3.找一找,哪幾組口訣的積個位上的數(shù)和十位上的數(shù)對調(diào).

 。喝氖 :三七二十一

 。喝 :九九八十一

 。喝硕 :六七四十二

 。喝哦 :八九七十二

  :四九三十六 :七九六十三

 。何寰潘氖 :六九五十四

  三、利用乘法口訣計算乘法.

  利用乘法口訣可以計算下面81道乘法,同學們試一試,看誰填得又對又快.

  在這些乘法中,同學們是不是覺得有關7的乘法比較難算,下面重點練習有關7的乘法.現(xiàn)在把乘法算式按照積的個位數(shù)1~9的順序排列,請你把乘法算式填完全.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四、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例如,( )×4<29.

  這道題的意思是幾和4相乘,它的積比29小,答案就很多,1×4=4,比29小,2×4=8,比29;3×4=12,比29;4×4=16,比29。5×4=20,比29;6×4=24,比29小,7×4=28,比29小;8×4=32,比29大了.題目中要求( )里最大填幾,只能填(7).

  練習: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 )×8<55 ( )×6<38 7×( )<30

 。 )×9<32 34>5×( ) 60>( )×9

  板書設計

小學數(shù)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建構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通過觀察和辨析,理解各種四邊形之間的關系,感受數(shù)學的嚴謹。

  3、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樹立學習的信心,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對比建構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各種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1、教具:

  PPT課件,四邊形的關系圖板貼,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各若干。

  2、學具:

  直尺,三角板,粗水筆,課堂練習題卡。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喜歡玩游戲嗎?好,我們來玩一個“猜圖形”的游戲,誰想來?

  面向全體:請同學們提供準確的信息。

  面向猜者:請你根據(jù)大家的描述來猜是什么圖形,好嗎?準備好了嗎?開始!

  教師逐個板貼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生逐個提供信息逐個猜,在此過程中教師注意即時評價學生或糾正學生的錯誤。

  師:長方形和正方形我們已經(jīng)很熟悉了,所以大家的描述既準確又充分,(拿下長方形和正方形)而描述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時候,有些同學的描述就不夠準確了。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它們。(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設計意圖:課始,用“大家提供信息一人猜”這種形式的“猜圖形”游戲導入,旨在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作為學習的起點。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學生熟悉的,因此提供的信息既準確又充分,而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學生描述起來就有些困難,這樣學生對要學習的問題就能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激起學生求知欲望,自然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二、聯(lián)系生活,感知圖形。

  師:其實生活中就有許多物體的表面是平行四邊形或梯形。

  這是一張“校園一角”的圖片(課件出示),請看屏幕。請同學們找一找,有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嗎?

  學生匯報。

  師:來看看同學們找得對不對。(課件演示圖片中隱藏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師:看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在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

  【設計意圖: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老師通過一張圖片(教材中的主題圖)說明幾何圖形無處不在,啟發(fā)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觀察、去思考、從而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

  三、自主探究,建構概念。

  師:那什么叫做平行四邊形,什么叫做梯形呢?要想研究它們,觀察是個好辦法。請大家觀察一下,這兩種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學生說明,當學生說出“平行”時要讓學生到黑板前用手指出平行的對邊。

  學生指黑板圖形說明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中平行的對邊。

  師:這只是我們通過觀察得出的結果,真的是這樣嗎?

  師:一號題卡上就有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梯形,請同學們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用畫平行線的方法來驗證一下它們的對邊真的平行嗎?拿出一號題卡和工具,開始吧!

  學生獨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請大家快速收好工具。誰能說說你的驗證結論?

  學生匯報。(指定一名學生到實物投影前就圖說明。)

  師:你們的結論也是這樣嗎?那么其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是不是也具備這樣的特征呢?我們先來看一組平行四邊形。(課件演示:出示3個平行四邊形。)

  師:請大家看屏幕:第一個平行四邊形我們已經(jīng)驗證過了,我們用電腦來驗證另外兩個。

  點擊課件呈現(xiàn):兩個平行四邊形驗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

  師:現(xiàn)在證實大家的發(fā)現(xiàn)是正確的,F(xiàn)在誰能試著說說怎樣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呢?

  學生概括,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抓住關鍵詞板書。

  板書: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師:齊讀。

  師:再來看梯形。(點擊課件:呈現(xiàn)3個梯形)。

  師:第一個剛才驗證過了,發(fā)現(xiàn)梯形的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F(xiàn)在我們用電腦驗證后兩個。

  點擊課件呈現(xiàn):第二個梯形驗證。

  教師指圖說明:這是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呢?(生:不平行)

  師:是的,很明顯,無需驗證。

  點擊課件呈現(xiàn):先驗證第三個梯形的一組對邊平行。

  師:另一組呢?不太確定的情況下需要用工具驗證一下。

  點擊課件呈現(xiàn):再驗證第三個梯形的另一組對邊不平行。

  師:看來我們剛才的發(fā)現(xiàn)是正確的,F(xiàn)在誰能說說什么是梯形?

  學生敘述,教師根據(jù)學生板書。

  板書: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師:齊讀。

  師:(指板貼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圖)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雖然都是四邊形,都有對邊平行,但也有不同,誰注意到了?

  生:平行四邊形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教師在黑板上的板書中標出重點號。

  【設計意圖: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概念的建立,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采用了對比認識的方法,感悟、理解并歸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已有感性認識,但要用語言準確表述定義,對小學生來說,難度較大。為此,本過程分3個環(huán)節(jié)來幫助學生認識、理解、歸納概念:第一,先觀察這兩種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學生最先感知的觀察到的是“這兩種圖形都是四邊形”;第二,學生通過觀察進一步感知到這兩組圖形都有“對邊平行”:第三。通過觀察——學生動手驗證——電腦驗證不同形狀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梯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在探究活動中學生直觀地理解并歸納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概念的建立,教師不是把現(xiàn)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猜想、驗證、歸納自主建構概念。變教師單純的“教數(shù)學”為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學數(shù)學”!

  四、應用練習,鞏固新知。

  師:大家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叫做平行四邊形、什么叫做梯形,請你判斷一下好嗎?

  點擊課件呈現(xiàn)題目:下面的圖形中。是平行四邊形的畫“√”,是梯形的畫“O”。

  師:這些題就在2號題卡上,請大家快速完成。

  學生完成。

  師:你是怎么寫的?說一說。

  學生匯報,教師在實物投影上標注。

  學生匯報后,教師詢問是否有不同意見,如有則匯報并說明理由;如沒有則教師詢問學生對正方形和長方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的看法。重點解決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教師即時評價學生并注意引導錯誤學生說明原因。

  結論: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在學生建立的概念之后,設計應用概念判斷的環(huán)節(jié),目的是讓學生在認知沖突中完成對于新知的順應,完善學生的思辨能力。在探討“長方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這一問題時,要為學生搭建質(zhì)疑、爭論、思維碰撞的平臺,在爭論中,學生更深入理解了平行四邊形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進而明確長方形符合這一特征,也是平行四邊形。但它也有特殊,特殊在它的四個角都是直角,也為下面“明確關系”的環(huán)節(jié)作了鋪墊!

  五、明確關系,提升認識。

  師: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那么我們研究過的這些四邊形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請看屏幕。

  課件演示:

  師:(一邊演示一遍講解)我們用橢圓形的圈表示四邊形,它包含著梯形和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包含著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形里面包含著正方形。也可以這樣理解:正方形屬于長方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屬于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屬于四邊形。

  請同桌之間互相說說各種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學生互說。

  師:以后可以用這樣的圖來表示各種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進行完判斷、分類的基礎上,對平行四邊形、梯形的概念加以鞏固、總結、辨析、掌握,又借助電腦的動畫演示,順勢導入,讓學生在頭腦中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幾者關系進行了梳理。同學們頭腦中不是一個一個孤立的圖形,而是一個相互有關系的知識網(wǎng),使學生對這幾個圖形相互的聯(lián)系有一個比較清晰地認識,在頭腦中形成了知識系統(tǒng)。】

  六、繼續(xù)游戲,拓展思維。

  師:課前的游戲大家玩的意猶未盡,我們再玩一次,好嗎?這回由我來演示,大家來猜,有信心嗎?

  實物投影展示:被兩本數(shù)學書遮住的一個四邊形。

  師:這是一個四邊形,可惜被兩本數(shù)學書遮住了一部分。你能猜猜這是什么圖形嗎?

  生猜測。

  師追問:能確定嗎?誰有不同的想法?

  當學生說出各種可能性后,教師將他們的猜測歸結在一起。

  師:有幾種可能?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可能呢?

  師將兩本書拉到不可能是正方形的位置,問:現(xiàn)在猜一猜,這不可能是什么圖形?為什么?生說明。(不可能是正方形,因為它的上下兩條邊明顯比左右兩條邊長。)

  師將右側的數(shù)學書拿掉,露出一條斜邊。問:再看,一定不是什么圖形?為什么?可能是什么圖形?為什么?

  生說明。(一定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因為已經(jīng)有兩個角不是直角,所以一定不是長方形或者正方形。可能是平行四邊形或梯形,因為還有一條邊無法確定。)

  師將左邊露出一半,問:一定是什么圖形?為什么?

  生說明。(一定是梯形,因為這個圖形的左右對邊不平行。)

  師將左側的數(shù)學書全部拿掉。證實同學們的猜測是正確的。

  師:恭喜大家答對了!

  【設計意圖:第二次猜圖形比第一次的猜圖形對學生的要求提高了,是考查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概念的理解,這樣的變式練習是對學生認知的強化,學生必須很好地掌握個圖形的特征才能透過現(xiàn)象抓到本質(zhì),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深刻。同時將游戲貫穿于課堂的始末,使課堂更顯完整性!

小學數(shù)學教案3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教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51~52。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認識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并知道它們實際的大小。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經(jīng)歷用不同的單位測量同一平面等活動,體驗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建立面積單位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

  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在探究活動中感受數(shù)學的實用價值,獲得成就感。

  重點難點

  重點:結合具體的測量活動,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難點:認識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積單位。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各一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正方形紙片各一個,每兩人一把剪刀。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組織抽紙涂色比賽:教師為學生準備大小各異、形狀不同的紙放在信封中,當學生代表抽出紙片并髙高舉起示意時,學生們的反應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抽到大紙片的一方感情激憤認為這樣不公平,而抽到小紙片的一方則興高采烈。

  為什么不公平?(引導學生說出紙的面積的大小不同)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游戲讓學生初步感受什么是面積,并對面積的大小有初步的感知,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認識面積單位。

  1、計算課本的面積。

  師:剛才大家認為不公平,是因為面積的大小不一樣,F(xiàn)在同學們看我們的數(shù)學課本,它們的大小應該一樣吧?

  生:一樣。

  師:現(xiàn)在我們用畫方格的辦法,看看課本的面積有多大。

  生:用方格衡量課本面積。

  師:說說你們畫的課本有多少個方格?

  生1:12個。

  生2:14個。

  ……

  師:為什么畫出的格數(shù)不一樣呢?

  生:方格大小不一樣。

  師:要是我們規(guī)定的方格大小一樣,是不是大家畫出的格數(shù)就一樣了呢?

  生:那樣就會一樣。

  師:看來,為了計算面積的大小,需要我們統(tǒng)一面積單位。

  2、認識面積單位。

  認識1平方厘米。

  師:大家能畫出一個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嗎?

  生:能。(畫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

  生:大家畫的這樣大的正方形面積,就是一平方厘米。

  師:我想量一量這個文具盒蓋的面積,大家?guī)屠蠋熛胂朐撨x用哪個面積單位呢?

  生:1平方厘米。

  師:請大家從你的桌上找出1平方厘米的紙片。

  師:誰知道多大的'面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

  生: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記作1 cm2﹙板書:1平方厘米,記作1cm2﹚。

  師:你還能從哪里找到1平方厘米?

  學生匯報:大拇指的指甲蓋、教室開關的按鈕……

  認識1平方分米。

  師:1平方厘米的面積比較小,我們計算面積還需要比較大的單位。同學們再畫一個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

  生:(畫正方形)。

  師:這樣大的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平方分米。

  師: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取出那張藍色的正方形紙片。先用尺子量出它的邊長是多少分米,再用手摸摸這個面的大小。學生認真地用尺子量邊長,然后用手觸摸這個正方形的面。

  師:同學們剛才摸的這個面的大小就是1平方分米,記作1 dm2﹙板書:1平方分米,記作1 dm2﹚。

  請同學們想一想,你見過哪些物體的面大約是1平方分米?學生舉生活中的例子。

  多媒體展示1平方分米的物體的面:粉筆盒的蓋、連環(huán)畫的封面、同學的手掌、練習本的一半、電表的玻璃蓋……

  設計意圖:通過列舉生活中1平方分米的面積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1平方分米的印象,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師:請同學們把手中1平方分米的藍色正方形放回學具袋中。閉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該有多大,再伸出手比劃一下,1平方分米是多大。

  學生閉眼想后,和同桌一起伸手比劃1平方分米的大小。

  師:請同學們拿出剪刀,在白紙上剪出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注意:請不要拿出袋里的藍色正方形紙片去比,也不要用尺1子去量。(不到1分,學生就剪出了他們心中的1平方分米。)

  師:請大家從學具袋里再拿出那張藍色正方形紙片與你剪么樣?

  生:

  師:同學們,你們對自己剪出來的作品滿意嗎?

  生:……

  師:好,請大家還是按照上次的要求,再剪一次吧!

  學生都非常投人地開始思量怎樣剪得更準確。他們剪得比上次更認真、更專注,花的時間比上次也要長。當老師再次讓他們拿出學具袋里標準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比一比時,盡管還是有點誤差,可是他們那稚嫩的臉上已經(jīng)充滿了愉悅和自豪。

  師:下面請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紙片,四人一組用它量一量一張課桌的面有多大﹙分組測量)。

  師:哪一組來說說呢?你們又是怎樣量的?

  學生分組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兩次剪1平方分米的紙片,強化學生對1平方分米的記憶,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認識平方米。

  師:你們的辦法真好,很巧妙。下面請大家用這個1平方分米的紙片來量一量我們這個教室的地面有多大。

  學生紛紛蹲下身。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產(chǎn)生學習平方米這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不一會兒學生就紛紛說:老師,我想要個大點的紙片來量,這個太小了。

  師:大點的紙片到底是多大呢?

  生:1平方米。

  師:你是怎么知道平方米這個面積單位的呢?

  生1:我從書上知道的。

  生2:是爸爸給我講的。

  師:誰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呢?

  同學們匯報自己對1平方米的表象認識。

  師: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平方米,記作1㎡﹙板書:1平方米,記作1㎡﹚,下面請大家用手比劃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你見過身邊的哪些物體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學生匯報。

  多媒體展示1平方米的物體的面:一扇窗戶、大電視機的屏幕、黑板的一半……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1平方分米有它的局限性,1平方米是應需要而產(chǎn)生的。

  三、知識運用,解決問題

  修改小明的日記。

  今天是我的生日。晚上,媽媽到市場買了很多菜回來。其中有一條4厘米長的大魚和一只30平方厘米高的雞我特別喜歡。媽媽開始忙著為我們做飯。不一會兒,飯菜都做好了。這時爸爸也回來了。我就忙著把這些菜都端到1平方分米高的桌子上。開始吃飯了,我拿起20米長的筷子夾起魚頭,放到大約2平方米大的碗里,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吃飽了,我就開始做作業(yè)。作業(yè)做完了,時間也不早了。我來到了我那10平方分米大的臥室,躺到3平方厘米長的床上準備睡覺。

小學數(shù)學教案4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2~3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使學生經(jīng)歷觀察、操作、實驗、類比、建立模型的過程,感受“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

  3、情感態(tài)度。

  結合具體情境,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數(shù)感。

  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和掌握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難點:

  1、理解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法豎式計算,能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

  2、結合具體的情境,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具準備

  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猴子們收桃子的情景)同學們,這是什么季節(jié)?﹙秋天﹚秋天來了,果園里的秋桃也該收了,小猴子們在忙著收桃子。有兩只猴子早就摘完了,它們正忙著分桃子呢,不過,它們并不高興,眉頭緊皺,看來是遇到麻煩了,你們能幫助它們嗎?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將枯燥乏味的計算教學置于充滿童趣的“小猴子分桃子”的故事情境中,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一﹚展示情境,引導觀察,誘發(fā)思考。

  希望你們做個公平使者,幫它們分一分,使兩只小猴子都能滿意你們的分法。

  利用“分桃子”這個情境,啟發(fā)、鼓勵學生探究分法,并說出這樣分的理由,解讀除法的意義。

  讓學生根據(jù)情境提出問題。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討論、交流想法。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重點解決“有68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個?”

  (1)怎樣列式?

 。2)為什么這樣列式?

  2、學生獨立計算“68÷2”。

  3、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

  4、全班交流。

  ﹙1﹚擺一擺。

  每只猴子可以分3籃零4個,一共34個。

  (2)60÷2=30 8÷2=4 30÷4=34

 。3)抽象概括。

 、賻熞龑。

 、谟秘Q式計算

  比較這幾種算法,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分桃子”的具體情境中,通過擺一擺,算一算等活動,深入理解豎式計算的含義,并通過比較,加深認識,拓寬筆算除法運算的思路和應用空間。

  完成教材第3頁“練一練”第3題。

  教師讓學生自己做,邊做邊總結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方法。

  ﹙三﹚情境延伸,自主探究:多一只猴子怎么分?

  1、由情境提出問題。

  師:“68個桃子除以2,每個猴子分得34個。”這兩只小猴子對同學們想出的辦法非常滿意,正要按這個方法來分,這時又跑來一只猴子。(師在情境圖上再貼一只猴子)它想干什么呢?

  師:怎樣列式呢?

  生:68÷3。

  2、自主探究計算方法。

  師:請同學們動手分一分,邊分邊思考,把68平均分成3份,應該先怎樣分,再怎樣分?根據(jù)分的過程,試著列出除法豎式。

  生開始動手分,邊分邊想,并不時地在紙上寫著什么。

  師:大家在小組內(nèi)互相說一說,根據(jù)分的過程,你是怎樣列出豎式的,并選出小組發(fā)言人,代表你們組發(fā)言。

  生討論:在小組內(nèi)七嘴八舌地分別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學生代表發(fā)言:

  一組觀點。

  生1和生2—起來完成這道題,生1說過程,生2分小棒。生1先寫上了3﹙板書),先分6捆,每只猴子分2捆(生2演示),在豎式中,也就是先算十位上的6,6除以3商2,把2寫在十位上。(板書)2×3=6,把6寫在6的下面,表示巳經(jīng)分掉的數(shù)。6﹣6=0,0可以省略不寫,這時把個位上的.8落下來,(板書),再分剩下的8個,8÷3=2﹙個﹚還剩2個,每只分2個,把2商在個位上,3×2=6﹙生2演示),把6寫在8的下面,也就是寫在個位上,然后﹙板書﹚個位上的8﹣6=2,剩下的2個桃子分給3只猴子不夠分,就不再分。

  師:大家來評價一下,你覺得這兩位小老師當?shù)迷趺礃樱?/p>

  生1:我覺得講得特別清楚,我聽懂了。

  生2:我想說,Good,Good,very good!

  師:的確,這兩位小老師當?shù)煤馨,老師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像他們一樣,勇敢地站上講臺,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3、歸納計算方法。

  師:觀察黑板上的豎式,都是先從哪一位除起?

  生:十位。

  師:每次除的商寫在什么位上?

  生:用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去除時,商要寫在被除數(shù)十位的上面,如果用被除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去除,商要寫在被除數(shù)的個位上面。

  師:你總結得真不錯。筆算時,從被除數(shù)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哪一位上面。

  師:有68個桃子,分給了3只猴子,還剩2個桃子,為什么不再分了?

  生1:因為2個桃子分給3只猴子不夠分,無論怎么分,總有一只猴子分不到,所以不能再分了。

  生2:我也同意這種看法,要是分了桃子,就有一只猴子少一個桃子,就不公平了。

  師:桃子的個數(shù)比猴子數(shù)少就不能再分,多就可以再分,是嗎?

  生:(異口同聲)對。

  師:那么余數(shù)和除數(shù)有什么關系呢?

  生: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師:真不錯,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中,余數(shù)要小于除數(shù)。

  設計意圖:教師不直接總結,讓學生自己總結計算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歸納及語言表達能力,便于學生更好記憶。

  4、展示余數(shù)的寫法。

  師:那么,余數(shù)怎么表示呢?寫好了嗎?我們來看這幾位同學寫的。這是誰的?說說你的算式是什么意思?

  生1:我先從68個桃子里去掉2個多余的,再用66÷3=22﹙個﹚。

  師:好,這是你的想法!我們再來看下一位同學的,為什么這樣寫?

  生2:因為有68個桃子,分給3只猴子,所以用68÷3,可是下面不會算了。

  師:噢,誰也遇到這個困難了?舉舉手!沒關系,咱們看這位同學寫的(出示第三種寫法﹚解決你們的困難了嗎?

  生:解決了。

  師:怎么解決的,它是什么意思?

  生:有68個桃子,分給3只猴子,每只分22個,還余1個,他在后面寫了個余字。

  師:(問第三種方法的主人﹚你是這個意思嗎?

  生3:是!

  師:你們覺得這樣表示可以嗎?

  生:可以!

  師:你可真聰明,幫我們大家解決了困難!這還有一種寫法呢,你能看懂嗎?(出示第四種寫法﹚跟上面一種有什么不同?

  生:他用了省略號代替了“余”。

  師:對啊,他發(fā)明了一種符號來表示剩余,想法不錯!其實這兩種方法都可以,不過為了書寫簡便,人們就習慣用六個點來表示剩余,看老師寫一遍:68÷3=22……2,讀作:68除以3商22余2。(齊讀一遍)

小學數(shù)學教案5

  教學內(nèi)容:積的近似值(P.10頁的例6和“做一做”,練習二1—3題。)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會根據(jù)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數(shù)位數(shù),求出積的近似值。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體會小數(shù)乘法是解決生產(chǎn)、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是小數(shù)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jù)題目要求與實際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是小數(shù)的近似值。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

  1、口算。

  1.2×0.30.7×0.50.21×0.81.8×0.5

  1-0.821.3+0.741.25×80.25×0.4

  0.4×0.40.89×10.11×0.6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個小數(shù)的近似數(shù)。(投影出示)

  保留整數(shù)

  保留一位小數(shù)

  保留兩位小數(shù)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填空)

  (1)怎樣用“四舍五人法”將這些小數(shù)保留整數(shù)、一位小數(shù)或兩位小數(shù),取它們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們的近似值各應是多少?

  3、揭題談話:在實際應用中,小數(shù)乘法乘得的積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數(shù)位數(shù),這時可以根據(jù)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數(shù)位數(shù),求出積的近似值。(板書課題:積的近似值)

  二、嘗試:

  1、出示例6:

  2、讀題,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書:0.049×45

  4、生獨立計算出結果,指名板演并集體訂正。

  5、引導學生思考:

  (1)最小的單位是什么?

  (2)橫式中的`結果應該怎樣寫?

  6、指導看書:。

  7、嘗試后練習:

  ▲P.10頁做一做1.計算下面各題。

  0.8×0.9(得數(shù)保留一位小數(shù))

  1.7×0.45(得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

  學生獨立解答后指出:

  (1)這題只有兩位小數(shù),不必再求近似數(shù);(或保留一位小數(shù))

  (2)一定要根據(jù)題目的要求或實際情況來判斷是否要取近似數(shù)。

  三、示范

  1、課件出示:P.13頁1題。

  2、學生獨立計算并填寫。

  教師個別輔導,集體訂正。

  四、運用

  1、一個長方形操場,長59.5米,寬42.5米。計算出這個操場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兩個因數(shù)的積保留兩位小數(shù)的近似值是3.58。準確值可能是下面的哪個數(shù)?

  3.0593.5783.5743.5833.585

  五、體驗:

  誰來小結一下今天所學的內(nèi)容?

  六、作業(yè):

  P.13頁2--4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6

  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等等。小學生分數(shù)乘法的數(shù)學教案,我們來看看。

  教具、學具準備

  1. 根據(jù)例題制作的掛圖、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2. 每個學生準備一張長15 cm、寬10 cm的長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談話,以學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裝修新房等學生身邊的實例引入。

  出示粉刷墻壁的畫面,給出條件:每小時粉刷這面墻的1/5。

  師: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提問題,教師板書。

  以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問題作研究內(nèi)容,如“4小時可以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

  師:怎樣列式?(板書1/5×4)

  師:列式的依據(jù)是什么?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讓學生計算,并說說怎樣計算。

  師:我們解決了4小時粉刷多少的問題,那么1/4小時可以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出示問題)怎樣列式?依據(jù)是什么?

  學生討論匯報。(根據(jù)“4小時可以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的列式類推出,或根據(jù)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可以列出1/5×1/4)。板書算式。

  師:(結合板書講解)我們已經(jīng)知道求4小時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就是求4個1/5是多少。求1/4小時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么1/5×1/4如何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

  板書課題:分數(shù)乘分數(shù)

  二、操作探究計算算理

  1?筆合旅嫖頤搶刺教址質(zhì)?乘分數(shù)怎樣計算。我們每人準備了一張紙,把它看作這面墻,先在紙上涂出1小時粉刷的面積,應該涂出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學生操作。

  學生交流是怎樣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紙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圖)

  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求1/4小時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再涂出1/5的1/4,小組討論一下,應該怎樣涂?

  小組匯報(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學生自己涂色。

  師:從涂色的結果看,1/5的1/4占這張紙的幾分之幾?1/20

  師:我們可以得到1/5×1/4=1/20。根據(jù)涂色的過程,你能說說是怎樣得到的嗎?

  學生討論交流匯報。

  教師歸納(用多媒體或投影片演示涂色過程):我們先把這張紙平均分成5份,1份是這張紙的1/5,又把這1/5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5×4=20份,1份是這張紙的1/20。由此可以得到(板書)。

  三、遷移延伸,歸納法則

  提出問題:3/4小時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

  師:“3/4小時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是求什么?(1/5的3/4是多少?)

  小組討論并操作:怎樣列式?涂色表示15的34。怎樣計算?

  交流計算方法和思路:與前面一樣,也是把這張紙分成5×4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板書)

  根據(jù)板書的兩個計算算式討論歸納計算方法。

  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得到:分數(shù)乘分數(shù),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四、反饋提高,鞏固計算

  出示例4,讀題。

  師:怎樣列式?依據(jù)什么列式?

  由學生討論得到:根據(jù)“速度×時間=路程”,列出3/10×2/3。

  讓學生獨立計算。通過請學生在黑板演算或用投影展示學生的演算過程及結果交流計算情況,強調(diào)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乘,這樣可以使計算簡便。并結合學生的演算情況說明約分的書寫格式。

  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分數(shù)乘分數(shù)怎樣計算?

  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

  教學目標

  1. 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算理,從而掌握計算方法。

  2. 發(fā)展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

小學數(shù)學教案7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10~12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中間有0﹚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逐步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tài)度。

  進一步掌握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養(yǎng)成自覺進行驗算的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中間有0﹚的算理。

  難點: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計算:

  480÷4 369÷3

  一、新知探索。

  ﹙一﹚學生閱讀教材第10頁情境圖。

  師:自己讀題思考:你能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決這些問題嗎?﹙給學生一段時間,讓他們自己解決。會有一小部分學生擁有解決本題的能力,老師讓他們暫時保留己見,為后面的重難點突破做好鋪墊。大多數(shù)學生會發(fā)現(xiàn)問題,這時就遇到了本課待解決的.難點問題:商中間有零的三位數(shù)除法)

  師:老師想看一看,誰能夠解決這一問題?(會有小部分學生積極舉手。這時老師要峰回路轉把話題拋給那些只會做到一半?yún)s不會最后計算的學生)

  師:我可不想把這一問題只留給你們這幾位學生,老師偏偏找那些不敢舉手的同學,讓我看一看你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了?(其余學生會如釋重負地坦言自己遇到的難題)

  生:老師我會列式可是不知道怎樣計算。

  師:下面我們來看一看他哪里不會計算好不好?你是怎樣計算的?

  ﹙讓遇到困難的學生邊列式邊計算,直到遇到難點為止,師板書計算的過程)

  師:他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你們誰也遇到了相同的情況?誰能幫一幫他?

  ﹙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征服難題的勇氣。通過學生的語言來找到解決問題的簡單、準確的方法)

  師:你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一小部分學生有知識基礎,借助他們得到方法二。如果學生們都不會,教師就介入到學生的學習中,立接把方法授出)

  小黑板提示:

  針對“方法二”思考:在計算時,你注意到了豎式的第幾步有變化?哪一步可以省略不寫?商的十位上寫幾,為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后進行集體匯報交流,最后總結比較上面兩種豎式寫法,從而發(fā)現(xiàn)“不夠商1就商0占位”這個規(guī)律。同時確定豎式的簡便寫法)

  師:同學們,商中間的0起到了什么作用?(這個0很重要,起占位作用)

  師:計算除法的過程中,什么時候寫零?計算除法時,不要忘記什么?(計算除法時,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不夠商1,就對著哪一位商0。不能忘了寫0﹚

  想一想、議一議:如果少寫了商中間的這個0,商成了幾位數(shù)?所得的結果對不對?

  ﹙二﹚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有余數(shù)的計算方法

  師:請同學們先計算:520÷4。

  生:自行計算。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0頁下面的習題,先列出算式,再嘗試計算。提出問題:

  ﹙1﹚商的數(shù)字“13”后面為什么填0?

  ﹙2﹚余數(shù)和被除數(shù)大小是什么關系?

  點撥:商的“1”是“一百”,“3”是“三十”,需要用0占數(shù)位。余數(shù)要小于被除數(shù)。

  ﹙三﹚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無余數(shù))的驗算

  出示502÷2的三種算法。

  提出問題:

  1、以上三種算法哪種正確呢?

  2、用什么方法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老師點撥:

  根據(jù)被除數(shù)、除數(shù)和商的關系,如果商正確的話,應該有: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根據(jù)這個關系,我們可以通過估算和筆算來驗證計算的結果。

  二、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了一位數(shù)除三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主要研究的是商中間有0的除法。同學們在做練習題時,要先判斷一下商是幾位數(shù),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置。豎式一定要寫整齊,可以簡寫的要注意書寫格式。

  師出示“除法法則”小歌訣:除數(shù)一位看一位,一位不夠看兩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不夠商1,0占位;除數(shù)當姐,余當妹。

小學數(shù)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用乘法口訣口算一位數(shù)整除三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用豎式筆算一位數(shù)整除三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

  學習驗算除法的方法,理解除法和乘法之間的聯(lián)系。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觀察能力。

  3、情感態(tài)度。

  結合教學滲透的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一位數(shù)除三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掌握在計算前判斷商是幾位數(shù)的方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師:看課件:

 、偬詺饷宽摲2張郵票,他一共裝了80張;

 、谄嫠济宽摲3張郵票,他一共裝了300張;

  ③笑笑每頁放5張郵票,有285張郵票。

  師:小朋友們,有這么多的信息,你們能根據(jù)這些信息提問題嗎?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提出這么多問題,那么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如何列式呢?

  學生說算式師板書:

 、80÷2=

 、300÷3=

  ③285÷5=

  師:80÷2是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后面兩道是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

  師: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除法。(板書: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

  師:你們有信心學好嗎?那老師就要看看,今天誰的表現(xiàn)最好!

  二、探究算理,學習新知。

  筆算。

  師:笑笑著急了,問你們:小朋友,我們的問題你們解決了嗎?285÷5這里的商大約是多少呢?

  師:我們先來估算下。

  生:285張看成300張大約要用60頁,所以要比60頁少。

  生:200張要用40貢,所以285張需要的頁數(shù)要比40頁多。師:笑笑不滿意了,他說:我需要準確的結果,不能大約。我們該怎么辦呢?

  生:列豎式筆算。285÷5

  師:你們愿意自己先試試獨立完成嗎?

  師:請一位小朋友,到黑板上來做做看。誰愿意大膽試一試呢?

  師:下面的小朋友算好了嗎?你們的結果對嗎?

  師:小眼睛看過來,請小朋友一起來做小老師看看這個小朋友做得對不對好嗎?

  全班交流。(重點可針對以下問題進行討論:先用5除幾?2個百除以5不夠商一個百,怎么辦?28個十除以5,商應該寫在哪位上?商是幾位數(shù)?)

  師:老師也有幾個不太明白的地方,想請教一下小朋友,你們愿意幫老師解決嗎?

  師:商5寫在哪一位上?為什么寫在十位上?

  師:余下的'3怎么辦?它表示什么?

  生:3個十。

  師:5表示什么?3個十和5個一合起來的35表示什么呢?

  生:35個一。

  通過觀察、討論、發(fā)現(xiàn)每一題的筆算過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著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筆算除法的運算程序。

  師生共同小結:

 、傧扰袛唷I淌菐孜粩(shù)?

 、诔。用28除以5,等于5,5寫在十位上。

 、鄢恕S每谠E“五五二十五”算出商5個十乘除數(shù)5等于25個十,寫在28個十的下面。

 、軠p。用28個十減去25個十等于3個十,3寫在十位上。

 、莶。檢查余數(shù)3是否比除數(shù)小。

 、薹。把被除數(shù)個位上的5放下來,和余數(shù)3個十合起來是35個一。

  ⑦除。用5除35,等于7。

  三、強化方法,總結全課。

  師:小朋友們太聰明了,其實我們小朋友這節(jié)課也收獲了好多,是吧?你學會了什么呢?

  生: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

  師:那么在以后的計算中,你想友情提醒你的小伙伴們注意些什么呢?

  課件:筆算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時,要注意:

 、購陌傥凰闫穑

 、诔奖怀龜(shù)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

  ③每次除后的余數(shù)都要比除數(shù);

 、墚斍耙晃挥杏鄶(shù)時要和下一位合起來一起除。

小學數(shù)學教案9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19~20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通過生活情境運用乘除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幫助學生感受生活與數(shù)學的密切聯(lián)系,嘗試用數(shù)學思想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

  3、情感態(tài)度。

  通過觀察、分析、研討等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領悟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能運用乘除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教材情境和習題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列式計算下列試題:

  272÷4÷2 840÷﹙2×4﹚

  二、問題探索。

  師:(出示教材第19頁最上面的文字。)淘氣選的故事是850個字,他用的`時間是5分,怎樣計算淘氣3分能講多少字呢?

  生:要是知道淘氣一分能講多少字就可以了。

  師:怎么求淘氣一分能講多少字呢?

  生:850÷5就可以算出。

  師:大家計算一下吧。

  4:170個字。

  師:同學們算出淘氣一分能講170個字,就容易算出三分能講多少字了。大家列個算式吧。

  生:170×3=510﹙字﹚

  師:剛才我們是分兩步、列兩個算式計算的。同學們看看能不能列出一個綜合算式,并說說這樣計算的含義。

  生:我列的算式是這樣的。850÷5×3。850÷5是一分能講的字數(shù),再×3是三分能講的字數(shù)。

  師:大家再想一下,淘氣要在3分的時間內(nèi)把他選的故事講完,他每分至少應該講多少字?

  生:用850÷3就可以算出來了。

  師:笑笑參加講故事活動,遇到一個新問題,讓我們大家?guī)椭黄鸾鉀Q吧。

  生:閱讀老師出示的教材情境。

  師:首先我們要知道笑笑講的故事是多少個字,老師相信大家會計算的。

  生:150×4=600﹙字)

  師:知道了故事的文字數(shù)量,知道了講故事要求的時間,我們怎樣算每分應講的字數(shù)呢?

  生:600÷3=200﹙字)

  師:剛才的問題能不能列一個算式呢?

  生:150×4÷3 150×3÷4

  師:究竟哪個算式正確呢?請大家互相交流下。

  三、課時鞏固。

  交流、完成教材第20頁“練一練”的第5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同分母分數(shù)(分母小于10)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

  能計算同分母分數(shù)(分母小于10)的加減運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目標

  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應用。

  教學重點

  理解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的.算理,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

  教學難點

  理解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的算理。

  教學策略

  課堂中讓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同桌互相配合,多渠道多元化的信息反饋學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你看到了什么?

  2、讓學生分清此題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弄清已知什么,求什么?

  二、探索同分母加法的簡單計算。

  1、問題: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2、列出算式:2/8+3/8=

  3、學生思考計算方法,思考后與同桌交流,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4、交流學生的方法

  估計大部分學生會2/8+3/8=5/16。

  5、讓同桌同學互相合作,通過圓形折一折,涂一涂,找尋答案,然后分小組匯報結果。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并向學生提出問題:所得的分子分母有什么變化?

  引導學生回答:分母沒變,和的分子是兩個加數(shù)的分子相加所得。

  師:為什么分母沒有變,而分子要相加呢?

  引導學生回答:西瓜分的總份數(shù)沒有變,而他們吃的份數(shù)要加起來。

  6、練習。

  教師板書幾道同分母相加的算式,讓學生鞏固其方法。

  三、探索同分母減法的簡單計算。

  1、出示問題:大熊比小熊多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2、同樣讓學生通過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進行思考。

  3、引導學生觀察得出:同分母分數(shù)相減時,分母不變,分子相減。

  4、出示另一個問題:西瓜還剩幾分之幾?

  師: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

  讓學生通過操作明白:把整體1平均分成8份,取走5份后,還剩下3份。

  引導學生觀察,西瓜1可以用8/8表示,進而提問:如果我把西瓜分成6份,那么這個西瓜的數(shù)量1還可以怎么表示?10份呢?100份呢?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如果把一個物體看成數(shù)量1,把它分成幾份,就可以用幾分之幾來表示,反過來,當一個分數(shù)分母分子相同時,它就等于1。

  四、課堂小結。

  同分母相加減時,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分數(shù)的分母分子相同時,這個分數(shù)等于1。

  五、課堂反饋。

  76頁練一練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理解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法的意義。

  2.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解決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簡單應用題。

  3.通過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和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掌握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法則。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師:我們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jīng)學過簡單的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一般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新知探究】

  1.教學例1的第(1)題

 。1)課件出示例1情境圖,引導學生看圖,提出問題:爸爸和媽媽共吃了多少張餅?

 。2)學生思考該怎樣列式?為什么?(+,表示把兩個分數(shù)合并起來,所以用加法計算)

 。3)師:你能算出結果嗎?是怎樣想的?

  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歸納:是1個,是3個,合起來是4個,即。

  (4)師:+的和是,為什么分母沒變?分子是怎樣得到的?你會寫出計算過程嗎?

  同桌商量后舉手發(fā)言,教師歸納:因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們的分數(shù)單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兩個分子相加,分母不變。

  (5)課件動畫演示上面的計算過程。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示,可以看出結果是,也就是。強調(diào):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shù)。

  2.教學例1的第(2)題

 。1)組織學生觀察情境圖,指名學生說一說求“爸爸比媽媽多吃了多少張餅”應怎樣列式。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2)師:為什么-的分子可以直接相減?

  因為它們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們的分數(shù)單位相同,3個減去1個,得到2個,即,也就是。

  3.分數(shù)加、減法的含義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師生共同小結出分數(shù)加、減法的含義與整數(shù)加、減法的含義相同,加法表示把兩個數(shù)合并成一個數(shù)的運算,減法是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其中一個數(shù),求另一個數(shù)的運算。

  4.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同分母分數(shù)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鞏固訓練】

  1.完成教材第90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91頁第1~5題。

  3.完成教材第92頁第6題。(提示:同分母分數(shù)連加、連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連加或連減)

  課后小結

  你學會計算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法了嗎?

  課后習題

  工程隊鋪一條公路。六月份上半月鋪了全長的十五分之四,下半月鋪了全長的十五分之八,還剩這段路的幾分之幾沒有鋪?

  板書

  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

  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同分母分數(shù)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小學數(shù)學教案12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已學習百分數(shù)的意義,明確了百分數(shù)和分數(shù)、小數(shù)的聯(lián)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百分數(shù)的計算通常是化成分數(shù)、小數(shù)來進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計算的結果化成百分數(shù),所以學好這部分內(nèi)容就為后面學習百分數(shù)的計算和應用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由于百分數(shù)、小數(shù)、分數(shù)這三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學生對百分數(shù)與小數(shù)之間的互化不難掌握,學生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識思考怎樣互化,再歸納出互化的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百分數(shù)與小數(shù)互化的方法;能正確地較熟練地進行百分數(shù)與小數(shù)的`互化。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學、討論與交流等學習活動,理解百分數(shù)與小數(shù)互化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積極參與百分數(shù)與小數(shù)互化的學習活動,體驗互化方法的多樣性,并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百分數(shù)與小數(shù)互化方法。

  教學難點:

  在學生掌握百分數(shù)與小數(shù)基本轉化規(guī)律的基礎上,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概括,掌握它們互化的簡便方法。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法。

  教學流程:

  一、復習引入

  1、師:上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分數(shù)的意義和寫法,你能說幾個百分數(shù)嗎?誰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幾個百分數(shù)?

  2、把下面各數(shù)改寫成百分數(shù)。

  3、把下面的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

  0.45=1.2=0.6=

  二、導入新課

  根據(jù)分數(shù)與小數(shù)化成互化關系,請同學們猜測一下,百分數(shù)與小數(shù)也能互化嗎?是的,百分數(shù)與小數(shù)也能互化。在生產(chǎn)生活中,為了簡便,經(jīng)常需要把小數(shù)或分數(shù)化成百分數(shù),或者把百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或分數(shù)。這節(jié)課我們就探究百分數(shù)和小數(shù)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確熟練的進行互化。(板書課題:百分數(shù)和小數(shù)的互化)探索新知。

  1、認真閱讀課本80。

  例1:小數(shù)化百分數(shù)認真看書觀察每一步轉化的過程,重點看1.4和0.123每一步的過程。然后學生交流改寫結果。注意讓學生說說方法,如:是怎樣把一位小數(shù)1.4改寫成百分數(shù)的?1.4是一位小數(sh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shù)時,小數(shù)的位數(shù)不夠你是怎么處理的?改寫的依據(jù)是什么?

  2、總結方法。

  師:除了把小數(shù)轉化為分數(shù)再轉化為百分數(shù)的方法外,你還有更快捷的方法嗎?學生組內(nèi)交流,明確結論:把小數(shù)改寫成百分數(shù),只要把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后面添上百分號。小數(shù)點向右移2位,添上%(同時板書:小數(shù)百分數(shù))

  3、填空:小數(shù)化百分數(shù),先把小數(shù)轉化成()數(shù),再把分數(shù)轉化成分。

  4、把小數(shù)化成百分數(shù)、0.45=0.60.125=2.5=指名學生板演,并說說化的方法。重點弄清每一步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學生進一步觀察算式看從小數(shù)到百分數(shù)的轉化小數(shù)點是如何變化的?為什么?練習:書上第80

  5、認真看課本80頁自學。

  例2:百分數(shù)化為小數(shù)。

  6、如果反過來把百分數(shù)直接改寫成小數(shù),又是怎樣的呢?你還能說說嗎?小組合作交流得出:把百分數(shù)改寫成小數(shù),只要去掉百分號,同時把小數(shù)點向左移動兩位)

  7、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數(shù)。

  師:請學生從右往左觀察例1中三個例子,想一想把百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應該怎樣做?請同學們試一試。(學生板演)讓學生用一般的方法轉化后匯報。

  師:觀察百分數(shù)數(shù)和化成的小數(shù),想一想怎樣能很快地把百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并讓學生說說怎樣移動小數(shù)點?教師進行評價,引導驗證規(guī)律。去掉%,小數(shù)點向左移2(同時板書百分數(shù)小數(shù))

  8、把百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12%180%=指名學生板演,并說說化的方法。重點弄清每一步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學生進一步觀察算式看從百分數(shù)到小數(shù)的轉化小數(shù)點是如何變化的?為什么?練習:書上80

  三、課時小結

  向大家介紹一下今天你掌握了什么新知識?學得輕松嗎?是用什么方法學的?

  四、作業(yè)

  完成相應的練習冊。

小學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27—28頁。

  教學目標:

  1、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學會從具體的情境中提出減法問題并解答。

  2、在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動中,探索5以內(nèi)數(shù)的減法。

  3、初步培養(yǎng)學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認真傾聽與理解別人思路的能力,體會用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能正確計算5以內(nèi)的減法。教學難點:理解減法的意義。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智慧老爺爺請王老師帶來5個智慧星,請看,他說呀,想把這5個智慧星送給咱們一(8)班會傾聽,能觀察,肯發(fā)言,專心思考聰明孩子。想得到這些智慧星嗎?看大家的表現(xiàn)吧!

  一、創(chuàng)情導入、引入新課笑笑家的.蘋果成熟了,她邀請我們到她家做客,大家想去嗎?

  二、操作探究,理解意義

 。ㄒ唬┻剩下多少個蘋果?

  1、大家仔細觀察,這棵蘋果樹上一共有幾個蘋果?現(xiàn)在發(fā)生了什么?掉下了幾個蘋果?現(xiàn)在樹上還剩幾個蘋果?你能把這個數(shù)學故事完整地講出來嗎?(樹上原來有5個蘋果,掉了2個,樹上還剩下3個蘋果。)

  2、你能根據(jù)這個數(shù)學故事能完整地表達出兩個數(shù)學信息,并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原有5個蘋果,掉下2個,還剩多少個?)

  3、師板書課題還剩下多少。今天我們就來解決還剩下多少這一類的數(shù)學問題。

  4、擺一擺。師:剛才我們講出了這個數(shù)學故事,其實我們還可以把這個故事用我們手上的學具擺出來。

  請同學們拿出5個圓片來代替5個蘋果,擺一擺。學生動手擺一擺。

 。ㄏ葦[5個圓片,拿走2個圓片,還有3個)

  5、你是怎么擺的?又是怎樣知道還剩下3個蘋果的?引導學生說出:是從總數(shù)5里去掉2個,就是少了2個,還剩下3個。

  6、板書貼圖。

  強調(diào):從整體中去掉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剩下的。

 。ǘ┻剩下幾塊奶酪?

  1、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塊奶酪?看,小老鼠干什么呢?你能把這個數(shù)學故事完整地講出來嗎?(有5塊奶酪,搬走2塊,還有3塊)

  2、你能根據(jù)這個數(shù)學故事能完整地表達出兩個數(shù)學信息,并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有5塊奶酪,搬走2塊,還剩幾塊?)

  3、擺一擺。

  同桌互說你能把圖中的意思用圓片擺出來嗎?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擺的。

  4、板書貼圖。

  強調(diào):從整體中去掉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剩下的。

  5、畫一畫。

  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畫下來嗎?師引導:數(shù)學故事不僅可以講出來,擺出來,還可以畫出來呢,我們可以用圖形(圓,三角形,正方形等形狀)代替奶酪,怎樣把5塊奶酪,拿走2塊又怎樣畫下來,思考一下,把這個過程畫在本上。

  6、交流匯報。

  師引導把表達與操作,形與數(shù)結合,體會減法的意義。

  三、抽象理解,認識減法

  1、誰愿意再來說一說這兩個數(shù)學故事。

  2、我們把這個兩個數(shù)學故事用算式表示出來,怎么表示?板書:5—2=33、你知道每個數(shù)都表示什么意思嗎?讓學生結合情境說一說。

  3、認識減號,讀算式這里的—是減號,表示去掉的意思,像這樣的有減號的算法,叫作減法,補充課題,認識減法師:這個算式怎么讀呢?(5減2等于3)從左往右讀,能把減號兩邊的數(shù)交換嗎?

  4、這兩個數(shù)學問題為什么要用減法計算呢?引導歸納:從總數(shù)中去掉一部分,求還剩下多少要用減法來計算?

  5、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用減法來計算的例子,我們還是以5—2=3為例子,它還要可能講的是什么數(shù)學故事呢?引導學生完整表達。

  比如5顆糖,吃了2顆,還剩下3顆。有5元錢,花了2元,還有3元錢。

  四、綜合練習,加深理解

  1、畫一畫,算一算引導學生讀懂圖意,嘗試練習,匯報交流。

  2、練一練第1題。

  先學生說一說圖意,再列出算式,集體匯報。

  五、評價小結,拓展運用利用智慧星講評,老師想把智慧老人帶來的智慧星獎下去,如果從這5個從一次拿走1顆,你想用什么方式來記錄這個過程,算式5—1=4,如果我一下子拿走2顆呢?5—2=3如果我一下子拿走3顆呢?5—3=2如果我一下子拿走4顆呢?5—4=1如果我一下子拿走5顆呢?(全部拿走)5—5=0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得數(shù)是0的減法。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我們是怎么認識減法的?減法有什么意義?附板書設計:還剩下多少(認識減法)圖15個蘋果掉下2個,還剩3個圖25塊奶酪拿走2塊,還剩3塊5—2=3減號讀作:5減2等于3。

小學數(shù)學教案14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23~26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明確軸對稱圖形的特征。畫出軸對稱圖形。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通過操作活動體會軸對稱圖形。

  3、情感態(tài)度。

  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并判斷軸對稱圖形。

  難點:畫出軸對稱圖形。

  教具準備

  一些對稱圖片、剪刀、彩筆、長方形紙、正方形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剪紙導入,初步感知。

  談話:大家平時做過折紙、剪紙等手工嗎?老師也會剪紙,一起欣賞一下老師的作品,好不好?

  ﹙把事先剪好的圖形分給各組同學)

  請同學們看看,老師都剪了那些圖形?(心形,小魚,雙喜字,小房子,字母A﹚

  老師剪了這么多圖形,你能找出這些圖形的共同特點嗎?

  生:我發(fā)現(xiàn)把每一個圖形對折一下,兩邊都是一樣的,能對齊。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細致,描述得也很到位。不要小看這些剪紙,它們都是根據(jù)對稱的原理剪出來的。

  同學們拿出任意一張剪紙,試著折一下,使折出的兩邊對齊。展亦一下自己的成果,并互相檢查:是不是對齊了。

  師:像這樣對折后兩邊形狀大小一樣一點邊都不露,我們叫它重合。大家一起跟老師說叫什么?

  生:重合。

  師:請同學們把手中的圖形展開,看到中間的一條折痕。小結:心形,小魚,雙喜字,小房子,字母A這些圖形都能對折一下,產(chǎn)生一條折痕,使它們的左右兩邊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中間的折痕我們叫它對稱軸。(板書:對折,完全重合,對稱軸)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把探索、發(fā)現(xiàn)知識的權利還給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親身體驗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二、自主探究,深入感知。

  師:剛才我們了解了對稱軸,我們還要會畫它,對稱軸一般用點畫線來畫,大家先看老師示范。在黑板上演示:先找準位置,再借助直尺畫出對稱軸。著重強調(diào):對稱軸一定用點畫線來表示。

  師:請大家試著在你手中的剪紙上畫出對稱軸。

  前面我們知道了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接下來大家就根據(jù)你學到的知識來判斷下面的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黑板上出示課本第24頁“練一練”第1題中圖案,學生觀察,然后拿出學具動手操作。

  師:誰能告訴大家,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哪些不是軸對稱圖形?

  生:天安門、雪花、蜻蜓都是軸對稱圖形,把這些圖形左右對折,能使兩邊完全重合。

  生:音符不是軸對稱圖形,因為無論怎么折,都不能使它兩邊完全重合。

  師:同學們真聰明,一學就會,而且運用自如,能準確地判斷。我們都可以學習運用這種方法﹙折一折﹚來判斷。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一些圖形折一折,如果兩邊能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集體討論、動手實踐等方法解決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能力。

  三、自主創(chuàng)作,鞏固認識。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軸對稱圖形,我們也可以自己動手做一個軸對稱圖形,你能用什么方法做出來呢?

  學生討論,交流。

  師:大家的辦法真多。剪一剪,畫一畫,折一折都可以得到軸對稱圖形。下面我們一起做一個。師演示,學生跟著做。

  首先拿出一張長方形紙,左右對折,拿出剪刀,按照老師的樣子剪出5個小洞﹙其中兩個在折痕上),剪好之后,展開,看看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折痕兩邊的圖形大小形狀完全一樣)

  出示教材第25頁上花瓶的一半。

  師:這是一個軸對稱圖形的一半,想想另一半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呢?

  生:另一半應該和這一半完全一樣。

  生:大小,形狀完全一樣。

  師:我們就按照這位同學的說法來畫一畫。

  多媒體出示原圖,再把與原圖一模一樣的圖拼到一邊。

  師:照你們說的畫好了,是這樣嗎?

  生:不對,這樣畫出的不是軸對稱圖形。

  師:怎樣畫呢?

  學生交流,討論。

  匯報:應該是左右相反,大小一樣,上下一致。

  再次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作圖,驗證畫出軸對稱圖形另一半的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利用軸對稱知識畫出圖形的另一半,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以致用的能力。

  根據(jù)給出的對折圖形,找出相對應的展開圖。(教材第25頁最下面的圖)

  引導學生看對折圖,試著判斷展開后的形狀。學生意見不一致,要求學生按照課本的樣子自己動手折紙,剪出同樣的圖形,再展開,比比到底是哪個展開圖。

  四、課堂總結。

  想一想今天這一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知識?(學生回憶知識點,概括回答。)其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遠遠不止這些。下面就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發(fā)揮想象,利用手中的彩紙自己設計美麗的軸對稱圖形,剪好后把它貼到黑板上。

  設計意圖:通過課后總結,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結構,形成完整的認識。

小學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理解垂直。

  2.能用三角尺畫垂直。

  3.能根據(jù)“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4.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畫圖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畫垂線。

  畫垂線,根據(jù)“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會用三角尺畫垂線。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新知。

  1.擺小棒活動。

  請大家拿出兩根小棒,擺出互相平行的兩條直線。

  2.思考。

  兩條直線除了平行,還可以怎樣?相交。

  3.板書。

  平行和相交。

  二、學習新知。

  1.擺一擺,看一看。

  用小棒在桌子上擺出各種相交的圖形。

  觀察,這么多相交的圖形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小結:當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2.比較垂直與相交。

  同桌討論:垂直與相交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讓學生擺出垂直的圖形。

  并說一說你是怎么判斷它們是不是互相垂直的。

  3.折一折。

  拿出長方形的紙,讓學生思考,通過折一折,折出互相垂直的線嗎?

  讓學生嘗試折一折,如果有困難,可以同桌互相完成。

  提出活動要求:拿出一張正方形折一折,使兩條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彩筆把每組折線畫出來,便于區(qū)分。

  展示學生的作品,并讓學生說一說你是如何驗證是垂直的。

  4.找一找。

  生活中我們還有很多互相垂直的線,你能說說我們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線嗎?

  5.我說你擺。

  完成書本第22頁第1題。

  生活中的應用:看一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6.學習畫垂線。

  提問:你能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嗎?

  學習自己嘗試畫垂直線。

  展示匯報交流:為什么這樣畫?說說這樣畫的原因?

  小結:用直尺畫一條直線,標出一點,畫過這一點的垂線。

  具體步驟: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直角頂點是垂足,沿著這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

  教師邊說邊演示。

  同桌操作:直線外一點畫互相垂直的線。反饋交流。

  三、鞏固練習。

  書本上第23頁小實驗。

  提問:去河邊,怎么走最近呢?

  小組合作討論。

  全班匯報交流。

  師提問:從O點到直線AB有多少種可能。

  比較:在這么多線段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認為哪一條是最近的?為什么?

  四、小結

  直線外一點向這條直線引出的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板書設計:

  相交與垂直

  具體步驟: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直角頂點是垂足,沿著

  這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1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5-30

小學數(shù)學教案10-2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5-26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10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9

最新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1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08-22

【精】小學數(shù)學教案09-15

武川县| 锡林浩特市| 米泉市| 蕉岭县| 渭源县| 友谊县| 儋州市| 嘉义县| 巴南区| 宁夏| 彭阳县| 陵水| 交口县| 利辛县| 莲花县| 沈阳市| 南昌县| 扬中市| 岳阳县| 宜宾县| 满城县| 南投县| 固安县| 鄂伦春自治旗| 青海省| 肥西县| 林西县| 玛沁县| 延庆县| 宜兰县| 四平市| 加查县| 伊川县| 门头沟区| 柳江县| 织金县| 桂平市| 乐清市| 和田县| 彭山县| 高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