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杜甫《月夜憶舍弟》古詩
《月夜憶舍弟》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律。此詩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寫景,烘托出戰(zhàn)爭的氛圍。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在此基礎上寫兄弟因戰(zhàn)亂而離散,居無定處,杳無音訊,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時節(jié),在戌樓上的鼓聲和失群孤雁的哀鳴聲的映襯之下,這種思念之情越發(fā)顯得深沉和濃烈。
月夜憶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注釋
1.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樓上的更鼓。戍,駐防。
3.斷人行:指鼓聲響起后,就開始宵禁。
4邊秋:一作“秋邊”,秋天的邊地,邊塞的秋天
5.露從今夜白:指在氣節(jié)“白露”的一個夜晚。
6.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弟兄分散,家園無存,互相間都無從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長:一直,老是。
8.達:到。
9.況乃:何況是。
10. 未休兵:戰(zhàn)爭還沒有結束。
翻譯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鳴叫。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jié)氣,月亮還是故鄉(xiāng)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zhàn)亂頻繁沒有停止。
賞析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月夜憶舍弟》,顯然是一首寄人詩。月明之夜,詩人在遠方得不到家人的消息,看著是天上的月亮,想起一家人團聚,心中很是感慨,由此寫下了這首傳頌千年的唐詩。而其中最精彩的詩句,當屬這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雖然題目寫的是“月夜憶舍弟”,但是詩歌一開篇并沒有直接呼應題目,而是勾勒出了一幅秋日蕭瑟邊塞的圖景,也賦予了這首詩表達的現(xiàn)實基礎!笆臄嗳诵校吳镆谎懵暋,戍樓之上更鼓聲聲,路上已經(jīng)沒有行人,天空中傳來一聲雁鳴。
這蕭瑟的圖景讓詩人的內(nèi)心不勝感慨,接下來詠出寫月名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從今天晚上開始就到了白露時分,再看天空月亮,雖然是又大又圓,但是還是故鄉(xiāng)的月亮留給人的印象最深刻啊!
現(xiàn)實的蕭瑟在加上月圓之夜,詩人的思鄉(xiāng)情油然而生,由此也更緊扣題目,寫出“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現(xiàn)在兵荒馬亂家里都已經(jīng)分散了,親人們淪落各處,甚至也不知道各人的生死。杜甫當時正在經(jīng)歷唐朝中期的戰(zhàn)亂,他寫出了自己的經(jīng)歷,也寫出了那個時代最底層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這兩句是寫家書,本來路途遙遠寄往洛陽的家書就不能常常送到,更何況今天的戰(zhàn)亂,家書、家人的消息更是難以得到及時的消息了。
寫這首詩的時候,杜甫47歲左右,年近半百遭遇戰(zhàn)亂,只能是到處奔走以避戰(zhàn)火。顛沛流離之后,對于故鄉(xiāng)、親人也更多了幾分思念,一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雖然只有10個字,但是是詩人對顛沛流離之苦的最好回應了。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于戰(zhàn)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于戰(zhàn)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月夜憶舍弟》即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詩中寫兄弟因戰(zhàn)亂而離散,杳無音信。在異鄉(xiāng)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鄉(xiāng)憶弟之情。顛沛流離中的詩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為國家而悲痛。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第16-17題。(8分)
月夜憶舍弟(杜甫)
成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16.“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從,_______、______的角度寫邊塞凄涼景象,渲染氣氛。我們學過的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詩與“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有異曲同工之妙。(4分)
1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歷來為人們稱道,請從打情手法的角度加以賞析。(4分)
答案:
16.(4分)視覺、聽覺;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空1分)
17.(4分)這兩句詩運用融情于景(寄情于景、移情于景、間接抒情)的手法(1分),國人陽全既寫景,也點明時令,更融人了感情(1分)。在苦苦思念胞弟的詩人眼中,今晚(白露)以后霜更白了;本來到處一樣明亮的月亮,可偏是故鄉(xiāng)最為明亮(1分)。在自然景物描寫中融入了濃厚的主觀感受,是詩人深切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景隨情變,讓人動容,因而成為千古傳頌的名句(1分)。(意近即可)
【杜甫《月夜憶舍弟》古詩】相關文章:
《月夜憶舍弟》杜甫08-31
《月夜憶舍弟》 杜甫11-22
月夜憶舍弟 杜甫10-11
杜甫《月夜憶舍弟》11-09
杜甫 月夜憶舍弟10-28
[必備]《月夜憶舍弟》 杜甫02-01
杜甫《月夜憶舍弟》古詩詞鑒賞09-24
杜甫月夜憶舍弟原文11-30
杜甫-月夜憶舍弟賞析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