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作文集合5篇
在現(xiàn)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是培養(yǎng)人們的觀察力、聯(lián)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魯迅的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魯迅的作文 篇1
每個人心里都應該有一個偶像吧!但是,我們心中的偶像卻都是不同的,有些人的偶像是明星;有些人的偶像是作家;有些人的偶像是科學家;還有些人的偶像是發(fā)明家…。說了這么多,我的偶像是誰呢?我的偶像是偉大的文學家、革命家、思想家——魯迅。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他,發(fā)表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雖然,魯迅是個偉大的文學家,但是,我所敬佩的不是魯迅先生能夠?qū)懗鲈S多經(jīng)典的小說,而是魯迅先生那種珍惜時間,能夠很好利用時間的好習慣。
在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中,有這樣的一段話:魯迅先生走路很輕捷,尤其是人記得清楚的,是他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顧一切的走去。
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在我的'心目中,魯迅先生是一個品德高尚珍惜時間的人,同時也是我最敬佩的人,他的一句話“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一直印在我的腦海里,難以忘卻!
魯迅的作文 篇2
魯迅先生是我國的大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我讀了關于魯迅先生軼事的一篇文章,深有感觸。雖然這只不過是一件平凡小,但是使我們看到了魯迅的偉大人格。
這件事是這樣的:
魯迅先生每次出門,口袋里總是裝著一小疊紙,回家后又從口袋中掏出來燒掉。這是什么緣故呢?原來是他每次出門,把痰都吐到預先準備好的紙里,帶回來燒掉,消滅病菌。
大家都知道魯迅先生有肺病,隨地吐痰是很不衛(wèi)生的,容易傳染別人,很不道德,是不文明的行為。魯迅先生這樣注意公共衛(wèi)生,講究道德,實在是令人欽佩,他處處為別人著想的精神,十分值得學習。
最近,很多地方開展了宣傳和禁止隨地吐痰的活動, 各單位、各中小學校的學生紛紛上街宣傳隨地吐痰的.壞處,散發(fā)宣傳材料和自己親手制作吐痰盒;顒痈愕眉绒Z轟烈烈,又扎扎實實。
看到了這些,不禁又想起了過去。前幾年,大街小巷、人行橫道上痰跡斑斑。不管是年愈花甲的老者, 還是口抹朱紅、衣著入時的年輕姑娘,隨地吐痰者屢見不鮮,使人感到這些人沒有知識、不講衛(wèi)生、不尊重社會公德。
現(xiàn)在,人們主動把痰吐到痰盂里,大街上,小巷里,地面干凈整潔,象魯迅先生那樣講究衛(wèi)生的人愈來愈多。這說明,人們的覺悟不斷提高,講究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已蔚為風氣。
讓我們都來向魯迅先生學習,講究衛(wèi)生,注意公德,努力建設清潔衛(wèi)生、環(huán)境優(yōu)美的現(xiàn)代化城市。
魯迅的作文 篇3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何家雄,歡迎大家來到紹興。紹興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譽,也是一個小型游樂園。
魯迅故里是一個江南民居與園林情趣之勝。
進了魯迅故里,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幅關于魯迅的畫。只見畫中的魯迅正在抽煙,相傳這便是魯迅的標志,他正在凝視古房和小河,似乎在考慮如何寫作。
從臨街石庫臺門的右側(cè)進去并穿過長廊,再經(jīng)過桂花名堂,便來到了魯迅的臥室。在辛亥革命時期,魯迅便住在這里。
來到了魯迅家燒菜的`地方;我們知道了一個故事:當年,一個叫章福慶的農(nóng)民,家住上虞杜浦村,他經(jīng)常到周家來作“忙月”。還給少年魯迅做過許多玩具,受魯迅喜愛。
最后,我們來到了三味書屋。一進大門,便看見兩邊的柱子上有一副抱對:“至樂無聲唯孝弟,大羹有味是詩書”。而仔細一看,發(fā)現(xiàn)書桌右邊有一個一寸見方的“早”字,是魯迅當年刻下的,用以自勉和提醒自己。
魯迅是紹興人,但他屬于全中國,屬于全人類。
魯迅的作文 篇4
到了到了!魯迅故里到了!洋溢著濃郁水鄉(xiāng)風情的大幅浮雕上,“魯迅故里”四個大字蒼勁有力。那氣宇軒昂的一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在我眼前漸漸清晰起來……
迎著人流,我們步入了魯迅紀念館。紀念館的建筑與河水縱橫交錯,內(nèi)外空間相互滲透,是一座古樸而神圣、充滿靈氣又獨具紹興水鄉(xiāng)風情的現(xiàn)代展館。而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大型青銅坐像。坐在鮮花叢中的魯迅表情自然,儀態(tài)從容,嚴肅又不乏親切,眉宇間似藏著無限的深思。陳列廳內(nèi)詳細地介紹了魯迅的坎坷人生:由一個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長房長孫,變成了一個破落戶子弟;深受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浪潮的影響,積極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與李大釗、陳獨秀等當時許多先進知識分子一起寫文章,辦雜志,揭開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序幕;1918年,發(fā)表了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看著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我的心中又不禁卷起一陣陣波浪,為魯迅的一生感慨,更為他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臍夤(jié)所感動……
走出紀念館,不覺已是春雨綿綿。雨很小,很細,小得幾乎聽不到“沙沙”的聲音,細得像蠶吐出來的絲。漫步在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欣賞著這細雨中朦朧的白墻灰瓦、古老又修葺一新的竹絲臺門,聆聽著那一串串韻味十足的紹興方言——“賣臭豆腐了!賣臭豆腐了……”“烏氈帽,烏氈帽……”各路游人禁不住駐足停留,來兩串臭豆腐,戴一頂烏氈帽,用心體會著這濃郁的水鄉(xiāng)風情。魯迅當年會不會也常吃這種臭豆腐呢?……
接著我們來到了“魯迅故居”?邕^高高的門檻,從側(cè)門進去,穿過年代已久的長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俗稱“天井”,這里原種著兩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閉上眼睛,小時候的魯迅赫然就在眼前。夏夜,他躺在桂樹下的小板桌上乘涼,我的耳邊似乎還有他的'繼祖母蔣氏讓他猜謎、給他講故事的聲音……魯迅的臥室、廚房、百草園……都一一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每到一個地方,都感到離這位一代宗師又近了一步……
我最想去的地方還是三味書屋,于是又迫不及待地循著魯迅的描述去感受他當年讀書時的氛圍。“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清朝著名書法家梁同書所題!叭丁本褪亲x經(jīng)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額下掛著一幅栩栩如生的《松鹿圖》,兩邊的柱子上還有一副對聯(lián)———“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大約是在揭示讀書的真諦吧。走進去,我們看見了一張陳舊的兩屜硬木書桌。書桌極其普通,但卻受到了特別的待遇,因為這就是魯迅因故遲到,在受到塾師的嚴厲批評后,刻下“早”字,用以自勉的書桌。我認真地觀察著,腦子里不由得浮現(xiàn)出小時候的魯迅一筆一畫刻字的模樣與勤勉學習的樣子……我深深地呼吸著這里的空氣,貪婪地搜索著魯迅的聲息,這里是魯迅成長的搖籃啊。
再次走在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雨還沒有停,一樣的小,一樣的細,為這一趟魯迅故里之游染上了一種別樣的情緒。一條清澈的小河,從故居門前潺潺流過,雨絲輕輕地落在水面上,平靜的河面頓時裂開了好多條“縫”,一圈兒一圈兒地蕩漾開來……
我掏出一把茴香豆,坐上了晃晃悠悠的烏篷船。在頭戴烏氈帽,手持青篙的船家?guī)ьI下,揮手道別了這座偉大的歷史豐碑,而那一圈兒一圈兒的魯迅情卻久久地在我心中蕩漾……
魯迅的作文 篇5
我國有這樣一位大文豪:他身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胡須成了一個隸書“一”字……他,就是魯迅。
在我看來,魯迅是一個關心進步青年的人。
我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次魯迅先生穿著破爛衣服去理發(fā)店理發(fā),一位年輕的理發(fā)師打量了他一下,以為魯迅是一個乞丐,于是就胡亂地理了幾下,于是魯迅也亂抓一把鈔票給那位年輕的理發(fā)師,理發(fā)師便數(shù)了數(shù),呀!他猛地一驚,多了許多錢!他的心里樂開了花,真想魯迅多來幾次理發(fā)。
過了一個月,魯迅再次來那家店理發(fā),那位年輕的理發(fā)師認出了魯迅,就笑容滿面地給魯迅細心地理發(fā),理完后,魯迅細心地給年輕的理發(fā)師錢,理發(fā)師數(shù)了數(shù),咦?怎么錢剛好?他用疑惑的眼神望著魯迅,魯迅便笑著說:“前一次你亂理我的頭發(fā),我也就亂給你錢,但今天你仔細地理頭發(fā),那我也仔細的給你錢……“聽到魯迅的一番話,那位年輕的理發(fā)師慚愧地低下了頭。當我看到這里時,我心想:魯迅的教育方式真特別!
當我們學到《一面》時,才更加覺得魯迅是一個十分關心進步青年的。文中的阿累在一次支內(nèi)山書店買書時,買書的錢不夠,沒想到魯迅竟在內(nèi)山書店躲避敵人,為了讓年輕人可以汲取豐富的知識,他把自己譯的'書送給了年輕人,可見魯迅關心愛護進步青年。
社會的未來就是現(xiàn)在進步青年的,人一定要有知識才能創(chuàng)造未來,魯迅把希望都寄托給了進步青年,進步青年是不能用外表看人的,也不能用自己的快樂放在別人身上的……應該要平等對待每一個人。
魯迅呀!你真是一位關心進步青年的學者呀!
【魯迅的作文】相關文章:
【精選】魯迅的作文08-24
(精選)魯迅的作文01-12
【經(jīng)典】魯迅的作文04-12
魯迅的作文[精選]08-16
魯迅的作文(精選)06-20
【經(jīng)典】魯迅的作文03-29
魯迅的作文09-02
魯迅的作文08-23
魯迅的作文【經(jīng)典】01-29
[經(jīng)典]魯迅的作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