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作文經(jīng)典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情。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思考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思考作文 篇1
在中國,“溫水煮青蛙”的故事人盡皆知,甚至成了人們教導孩子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可以促成質(zhì)變的良好教材。北京一中學的生物老師帶著孩子們做了這個實驗,卻發(fā)現(xiàn),六十攝氏度時青蛙開始相繼跳出水鍋,直至六十五攝氏度,青蛙幾乎全部跳出水鍋。
在知曉這則新聞以前,我與絕大多數(shù)人一樣相信著,青蛙真的有那么蠢。然而實踐的結果卻讓我們推翻了我們曾堅信的真理。這證明了大多數(shù)人的思維定式:用我們以往的認知與經(jīng)驗去推知我們的未知。這就如德國諺語所言:青年人相信許多假東西,老年人懷疑許多真東西。錯誤的認知與懷疑讓我們迷失,而惟有思考、真實地感受才能讓我們品嘗到真理的滋味,觸碰到知識的果實。
基于客觀事實的思考,才會開出智慧的花朵。
曾有一群探險北極的探險隊,他們按著指南針的`標向,向著北極極地進軍。長途跋涉許久后,定位儀卻顯示他們離北極極地越來越遠。探險隊員們只當是儀器出了故障而繼續(xù)向原來的方向行進。而定位儀卻一次次地提示著與北極極心距離的增大。隊員們困惑著自己確是朝著北極行進的。原來,探險隊踏上了一座正在向南漂流的大冰川,而大冰川向南漂流的速度大過了探險隊的行進速度,才會有了這樣的結果。試想,若是探險隊一開始便承認了定位儀顯示的客觀事實,而看看自己是否站錯了位置,思考促成這結果的原因,也就不必在這寒如冰窖的北極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卻做了無用功。
生活需要懷疑,更需要懷疑之后的思考。
笛卡爾道:“懷疑讓我常常處于迷失的狀態(tài),幸虧思考讓我最終發(fā)現(xiàn)‘我是真實的’,我思故我在!蔽覀儗ξ粗澜绲恼J知是從懷疑開始的。幼年時我們懷疑許多東西是可以吃的,于是我們把它們放進嘴里,這才發(fā)現(xiàn),手指頭咸中帶著苦澀不能吃,被子香軟卻難咬不能吃,媽媽的頭發(fā)有沁人的香味也不能吃……帶著懷疑我們?nèi)ヌ剿、思考,我們才認識了這繽紛浩瀚的世界。但我們逐漸長大的時候,卻丟失了這探索與思考的能力。韓愈在《師說》中道:“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睉岩蓞s不去思考探索,這終將是懷疑,會讓我們迷失。而思考,會讓我們從懷疑中獲得新知,獲得真理。
思考出真知,正是人類偉大的思考能力才有了現(xiàn)今這紛繁世界。
思考作文 篇2
【摘要】作文講評是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有效課堂的五大基本特征:(1)有效課堂教學應合理設計并充分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2)有效課堂教學應選擇適切的教學策略;(3)有效課堂教學應使學生處于最佳投入狀態(tài);(4)有效課堂教學具有暢通的師生溝通渠道;(5)有效課堂教學應當具備良好的課堂管理方式與技巧。構建有效的作文講評課有五個策略:批改多賞識、講評針對性、“下水文”引路、升格性重作、拓展性閱讀。
【關鍵詞】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
作文講評是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上好作文講評課,對于提高學生作文的審題立意、謀篇布局、語言表達以及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很重要。作文講評課應該成為學生作文的一面“鏡子”,其優(yōu)劣得失都要以鏡子反映出來;作文講評課應該是一座“加油站”,讓學生從這一節(jié)課補充向前進發(fā)的能源;作文講評課也應該是學生作文水平逐步達到較為理想境地的“橋梁”,教師通過它引導學生不斷提高寫作能力,以到達成功的彼岸。
本文試圖從構建有效課堂的角度思考作文講評課優(yōu)化的策略,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有效課堂的五大基本特征
1.有效課堂教學應當合理設計并充分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是否合理可從以下五點來考察:(1)課堂教學目標是否與學年、學期、單元計劃協(xié)調(diào)一致;(2)課堂教學目標是否適合教學內(nèi)容和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3)課堂教學目標是否在教學中轉(zhuǎn)換成了學生的學習目標(包括課堂教學目標是否從學習者的需要出發(fā)進行設計,是否考慮了學生對學習目標的理解能力,目標是否落在了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4)課堂教學目標是否能根據(jù)課堂教學進展情況和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體現(xiàn)出一定的彈性(有學者認為這是課堂互動階段的制定教學計劃);(5)課堂教學目標是否體現(xiàn)了促進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尤其是終身學習的要求。有效課堂教學首先要考察課堂教學目標的合理有效性,然后再考察課堂教學目標達成的程度,教師花費多長的教學時間達到這些目標,效率如何?傊,能否設立合理的教學目標并充分地達成應當是衡量有效課堂教學的首要標準。
2.有效課堂教學應選擇適切的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策略是一堂課中所有教學方法的有機整合。課堂教學方法種類很多,每一種方法都具有其適用的有效范圍,它的選擇受制于教育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學生的具體特征以及教學環(huán)境等,對于同樣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但是一定不能違背適切性的原則。要保證教學策略的有效性,還要注意不同教學方法之間的取長補短,任何一種方法都有使用的局限性,需要其他方法加以補充,此外,一種方法的大量而長時間的使用,也會造成學生的乏味與疲勞。在一堂課中方法的選擇、搭配可能受多種教學模式的影響,那么,是否合理搭配了教學方法,使之成為巧妙的教學策略也是衡量有效教學的尺度之一。在達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之下,往往還要考察不同教學策略的時效性,即達到同樣的教學效果,何者花費的時間更省、重復率少,且能保證學生學習不疲勞,沒有吃力感。同時,教師合理地使用多媒體等技術手段也有助于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3.有效課堂教學應使學生處于最佳投入狀態(tài)
課堂中學生的投入狀態(tài)指學生自覺學習的程度,它主要包括學生學習的意向與實際參與學習的程度。學習的意向又包括開始學習的動機與繼續(xù)學習的愿望。一般說來,主動投入學習的效果優(yōu)于被動投入;實際參與學習的程度指學生參與學習的水平與實際掌握的程度;深層參與學習的.效果優(yōu)于表層參與。要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師必須做到:(1)引發(fā)學習者情感體驗,激發(fā)合理適度的學習動機;(2)讓學習者明確學習的目標;(3)給予學生一定的決策權,包括目標的制定、學習方式的選擇、課堂管理的方式等;(4)提出富有挑戰(zhàn)的任務、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與積極行為;(5)給予學生適當?shù)墓膭。有效的課堂教學應當激發(fā)并保護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課堂教學結束后又能保持學生繼續(xù)學習和探究的愿望。
4.有效課堂教學具有暢通的師生溝通渠道
課堂中師生溝通渠道的暢通,主要指為有效促進教學的進程,達成教學目的,師生借助口頭語言或其他傳遞方式進行教學信息傳遞的自由性與通暢性。有效的溝通是圍繞教學目的的、多向的、可接受的、建設性的和可持續(xù)的溝通。從人的因素看,教師與學生同為課堂溝通的主體,因此都應當具有溝通的主動意識,教師應當充滿教學熱情,富有表達技能與傾聽、反饋技巧,能進行有效的教學鋪墊、啟發(fā)、反饋、評價;學生應當具有思考的主動性、發(fā)現(xiàn)問題的敏銳力、對他人言語的批判力以及對自我學習效果的反省力,從而實現(xiàn)對教師教學的即時、明確、合理的回應。從物的因素上看,應當采用多種媒介,實施多種溝通方式,包括應用現(xiàn)代化的溝通設備以達到溝通的便捷、快速、靈活和個性化,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隨著現(xiàn)代化技術手段的逐步提高,技術將會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溝通。
5.有效課堂教學應當具備良好的課堂管理方式與技巧
良好的課堂管理指教師能緊湊而富有節(jié)奏的安排學生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參與課堂,同時采取有效措施排除不必要的課堂干擾,維持課堂秩序,保證課堂進程的時效性。良好的課堂管理是課堂教學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輔助,實施課堂管理的時間要簡短而有效,盡可能做到無聲管理,不干擾教學進程,而且對教師的經(jīng)驗及技巧要求較高。
二構建有效的作文講評課的幾個策略
1.賞識性批改
此策略應貫穿于批改學生作文的過程中。在作文教學中,鼓勵和欣賞是激發(fā)學生寫作積極性的有效方法,作文批改的過程中,與其過多的指責學生作文的缺點,求全責備,還不如多欣賞學生作文的“亮點”。落實以上策略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寬打分數(shù)。
學生非?粗乩蠋熃o的分數(shù),教師可通過這一方法來呈現(xiàn)學生的感受,讓學生體驗成功,從而調(diào)動學生寫作熱情,激發(fā)寫作興趣。學生只要在語言、構思、選材等方面有一些“亮點”即可給高分,不必要求學生作文多方面優(yōu)秀才給高分,批改作文不應吝嗇分數(shù),哪怕有一個好段落、一個好句子,甚至一個精致的詞語,也要在分數(shù)上給予體現(xiàn)。長期如此,學生就能從分數(shù)上看到作文進步的方向,教師不知不覺中,給了學生一架“梯子”,讓他自己愉悅地向上攀登。二是寫好評語。作文評語,用語應以褒揚為主,肯定他們在遣詞造句、立意構思上的優(yōu)點,即使對待較差的作文,也應堅持以欣賞的眼光來尋找一個“亮點”,整篇不行,就欣賞段落,段落不行,就欣賞一個句子。批語中切忌出現(xiàn)“刺眼”的語言,如果指出缺點,語言應盡可能的溫和,少否定,多從正面提建議,多指努力的方向,比如“多讀報,素材就更豐實了”、“增加一點描寫,人物形象就更豐滿了”、“議論寫幾個分論點,你下次作文一定能辦到”,學生得到了老師的好評,內(nèi)心就會感動,教師讓學生揣一個“火熱的心”進課堂,加之有了努力的方向,這樣就能增強作文講評課的有效性,為高效課堂奠定心理基礎。
2.針對性講評
這一策略應貫穿作文訓練的全過程。學生寫作水平參差不齊,每次作文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如果一次作文講評既要涉及審題立意、布局謀篇,又要涉及遣詞造句、語法修辭,那么勢必會造成面面俱到而收效甚微。為提高實效,作文講評時要體現(xiàn)針對性的原則。應根據(jù)學生寫作實際確立講評目的,并選取重點問題,做到一次講評主要解決某一方面的問題。作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過程,一個學生、一個學期甚至一次作文都應按教學大綱的要求,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訓練。作文講評課要在整個作文教學計劃的指導下,有明確的目的要求,避免隨意性。講評的目的包含以下兩方面:一是一學年或一學期要達到的目的;二是具體到每次作文要達到的目的。目的明確,講評才能有針對性。比如,本學期作文教學以議論文寫作為訓練重點,那么作文講評課應從這一重點出發(fā),把整個議論文寫作分解成幾個訓練點,逐一突破,最終達到使學生掌握議論文寫作的一般規(guī)律及提高議論文寫作能力這一目的。而對他們的每次作文講評,以解決突出的普遍問題為中心,如審題立意、結構布局、材料選擇、論證方法、語言運用等,每個問題都可以成為一次講評的重點,逐一解決了這些問題,也就達到了講評目的,體現(xiàn)了作文講評的針對性。
教師心中要有一本學生作文的“賬”,要想讓學生把作文的巨額“債務”一次性還清,學生看到這“債務”后,就會感動暗無天日,索性當“老賴”了。因此,有效的作文講評課應該是一節(jié)課突破一個“點”的課,只有這樣學生作文信心才能慢慢增強,學生的作文能力才能“螺旋式”上升。
3.“下水文”引路
下水文是教師用于指導學生寫作而作的范文。教師通過“下水文”,訓練了自己的寫作能力,也了解了這篇作文的重點、難點,能在講評時設身處地讓學生基本明確寫作的結構和思路,在腦海中形成文章的大致框架,可消除學生寫作的畏懼心理。學生在閱讀評價教師的“下水文”時自覺地提高了自己的寫作能力。
教師的下水文作為范文要讀給學生聽,發(fā)給學生看,學生完全會有自己的觀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教師最好的范文也難免會被所教的學生挑出毛病來,既然能找出毛病,必然會尋找治病的良方,在無數(shù)次的看病與治療的過程中,學生也就掌握了一些“醫(yī)術”,能覺察到自己原本的一些毛病,并且會嘗試著去糾正它。這樣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寫作能力逐步提高的過程。
同時,通過寫下水文,教師也可了解學生的寫作狀態(tài),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嘗到了作文的甘苦,在講評時就會多一份寬容,少一份挑剔,將自己寫作時的一些思考,在講評時展示給學生,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也增加了教師講評課的“向心力”。
教師寫“下水文”可采用以下幾種形式:一是“矯正式下水文”。在批改學生作文的過程中,教師一定會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的共性問題,可針對這些問題寫“矯正式下水文”,讓學生體悟,讓學生模仿,既發(fā)現(xiàn)自己作文的問題,又找到矯正的思路和方法。二是“片斷式下水”,可根據(jù)學生作文最需要突破的點,寫幾個片斷給學生示范,以解決學生作文的局部問題。三是“提綱式下水”,顧名思義,此法就是教師列幾個作文的提綱給學生,使學生打開思路,有所啟發(fā)。
4.升格性重作
所謂升格性重作,也就是在老師講評完成后,學生對自己作文的整體情況了如指掌,特別是對自己的缺點更是刻骨銘心,學生在體味教師所給范文的基礎上,針對自己作文的缺點,重寫作文,力求在原作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避免前一次作文出現(xiàn)的誤區(qū)和“雷區(qū)”,使重作后的作文能“脫胎換骨”。當然,升格作文也不是要求學生進行面面俱到的升格,只要扣住評講要點,有所進步即可。
升格性重作,可采取如下幾種形式:一是一篇作文的多次升格重作,一次突破一個點,最終力求完美,筆者曾讓全班學生同題升格重作了四次,效果頗佳。二是片斷性升格重作。此法主要是針對寫得不夠理想的片斷重作一個段落的方法,應不厭其煩地貫穿于作文的始終。三是升華式重作。一些作文基本功較好的同學,在講評后,可指導他們在較為成功的原作的基礎上,追求更高一個層次,以達到發(fā)表的要求。
5.拓展性閱讀
此策略應在使用作文講評后。在作文講評后,老師可印發(fā)自己的下水文、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與之類似的時文美文等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在閱讀中再一次提高自己。
當然,教無定法,作文講評課更應體現(xiàn)出教學的復雜性和靈活性,其策略也應該因“人”、因“文”、因“課”而異。但只要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以提高學生作文積極性為核心,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學生就會感到作文絕非“自古華山一條路”,而是“條條大道通羅馬”。
思考作文 篇3
曾有人把人比作一根有思想的蘆葦,人與其他事物最大的區(qū)別,是思考。但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社會中忽視了思考的重要。我們需要重審思考。
思考,作為人的一種特有的才能和智慧,體現(xiàn)著自己的價值。思考給人以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有自己的方法論。解決任何一個問題,都需要思考,而這份思考,讓人不斷積累,不斷進步。
只有思考,讓人擁有自己的靈魂。前人的思考已為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智慧結晶,我們在學習的'同時,不能忘了思考,中國古代有“盡信書,不如無書”之論,在西方,“原子行星模型”,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再到“宇宙學說”等等,這些無不體現(xiàn)思考的價值之所在。學而不思則殆,如果只有一味的接受,只會迷失自我。
史鐵生,在他最美好的年華里遭受了命運的重重一擊,他痛苦過,淪落過,但在地壇的幽謐之中,他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周國平說過,思考使人深刻,而史鐵生,用自己的一生告訴我們,思考,使人浴火重生,使人的靈魂釀出一陣香來。
一個人的思考,可以使這個人獨特,可以讓他在某一領域占有屬于自己的至高點,同樣,它也可以影響其他人,引發(fā)一群人的思考。著名設計師貝聿銘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從小與建筑有緣的他癡迷于設計,他在建筑設計上廣覽眾論,有了獨特的設計理念:光與建筑相結合。他對建筑的思考,成就了他在此領域的至高點。在他被指定為盧浮宮重修設計者時,他充分運用展現(xiàn)了他的思考結晶:玻璃金字塔。但保守的人們不贊同,于是貝聿銘開始他的游說,推廣他對此的思想,引起人們開始對現(xiàn)代理念的思考,也就是因為這種思考,巴黎有了它的另一大名著,建筑領域也有了它的新鮮血液。這是建筑設計領域的一大進步,也是人們思想從保守邁入現(xiàn)代的一步。
當今社會是快節(jié)奏,追求效率的,奔跑是人們的常態(tài),偶有空閑,就被鋪天蓋地的娛樂新聞和動不動就幾千萬字的“修仙文”所淹沒,漸漸忘了思考,或是一味運用他人的思考,漸漸麻木,沒有了自身的思考,像計算機般的,僵硬而死板。重審思考,讓我們的思想生鮮起來,讓生活充實起來。
世事煩雜,偶有空閑,重審思考,讓人生區(qū)別于機器,鮮活起來,讓自己的靈魂釀出獨有的一段芬芳。
思考作文 篇4
時代是在不斷發(fā)展的,人工智能在現(xiàn)代社會的應用正變得越來越廣泛,人工智能時代不可阻擋的來了無數(shù)職業(yè)受到人工智能的沖擊和挑戰(zhàn),我們不可避免地擔心,人會不會被計算機取代?
人工智能使計算機越來越聰明。計算機在各行各業(yè)的地位正從服務于工人的工具,變成替代工人的工作者。人工智能可以是最有耐心的客服,最不怕苦怕累的裝貨員,最速成的圍棋選手、鋼琴師,最便宜的同聲傳譯。這些不可思議的最正變得越來越多,這些機器似乎逐漸變得人性化,是否有一天,它們會向人一樣思考呢?
可以肯定的是,人工智能目前并不擁有感情。也許,未來的人工智能會像科幻片中的一樣,像人一樣思考,擁有喜怒哀樂。即使這些真的發(fā)生,我相信,那時的人類一定會同人工智能相處融洽。而前提是,我們?nèi)祟惒幌胗嬎銠C一樣思考。
設想一下,假如人類像機算機一樣思考,社會會變得如何冰冷,讓人不適。每個人都在追求利益,效率的最大化,對周圍的人和事視而不見;沒有了價值觀,也就沒有了底線,犯罪會前所未有的猖獗;沒有了同情心,就沒有人真心想要去幫助弱者,即使強制要求富人捐款,那種祝福、憐憫的心不會被傳遞。一切都是井井有條,毫無人情味兒。這樣的社會,在物質(zhì)層面上,人是存在的;可從精神層面上來說,人與人工智能,似乎也沒有區(qū)別了。
這聽起來很難以想象,可假如所有人都選擇了像人工智能一樣思考,這種病態(tài)的,畸形的社會或許將變成現(xiàn)實。
因此,面對外界的紛紛擾擾,我們應當不忘初心,一直保持心靈的`活力,而人行的底線更是絕不可以越過,也許一次過界,你就不是原先的那個人了。
今天的時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光明與黑暗并存。光明面固然美好,黑暗面也埋藏著無數(shù)聳人聽聞的真實事件。比如著名的大頭娃娃事件,不就是人像計算機一樣思考,罔顧人性的典型案例么?因為來自社會的誘惑太多,我們才更要像人一樣思考,避免這些悲劇的發(fā)生。
我相信,人性本善,我們會盡力不受誘惑,人性的光輝將會一直閃耀,照亮未知的前路。
思考作文 篇5
人是群居性動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脫離不了集體;隨著“資源共享”在日常生活中的比重越來越大,提供便利的同時卻又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人們常說:“如果你分享快樂,快樂就會增加一倍;如果你分享憂愁,憂愁就會減少一半。”由此可見共享的魅力。時下最為流行的便是共享單車。只要下載APP,對車掃碼或輸入車牌號查開鎖碼,伴隨“嘀”的一聲,你就可騎著這輛車在交通堵塞的市區(qū)暢游,且價格優(yōu)惠。令人拍案叫絕的創(chuàng)意、便捷的使用方法,同時還倡導“綠色出行”、減輕交通負擔,這樣對個人和社會都極有益的發(fā)明,卻在運營不久后遭到殘暴對待。
媒體新聞時常報道“共享單車被投河、被砸爛”,一些小區(qū)驚現(xiàn)二維碼被撕或是被上私鎖的單車,甚至有人拆車拿零件賣錢————這一切的一切,清晰地證實著一個事實——市民的思想覺悟有待提高。如果將共享資源占為已有,這還是“資源共享”嗎?社會生活的公共秩序依舊文明有序嗎?
走兩步路邊也許就有幾輛倒地不起、堆疊一處的共享單車,抬頭四顧也許就發(fā)現(xiàn)一排排共享單車阻塞了道路,有的城市甚至因此限制了共享單車的投放量————為什么不多行幾步路,多推一會車?當你享受著便利之時,可有想過為他人帶來了麻煩?你可見過,在某些并不寬敞的人行道上擺滿車輛,行人卻在非機動車行道上踽踽獨行?共享,不僅是資源的共享、便捷的共享,又何嘗不是情感的共享、責任的傳遞?共享,需要人人都為他人著想,哪怕只是一分。
共享單車只是共享時代中的一個縮影。共享書店、共享籃球、共享電動轎車————在共享時代中需要每一個人用心地維護資源、負責地使用資源、用愛去傳遞資源。當你捧著一本干凈整潔、猶余裊裊茶香的共享書籍,你就如同在與上一位讀者打招呼,然后將他的暖心的力量傳遞給下一位、下下位;當你將一個彈性極好、一如簇新的共享籃球投進籃筐,你的喜悅就不僅是你的'喜悅,仿佛有許多人與你分享;當你拉開一輛共享電動車的車門,置身于井然有序、清新怡人的環(huán)境之中,那每一次轉(zhuǎn)彎、每一次前進仿佛有人與你同在,微笑著伴你駛過一個個生機蓬勃的綠燈————這是共享的力量,溫暖的力量,愛的力量!
資源的共享需要每一個人認真地、負責地、精心地維系。當你捧著書、拍著球、騎著單車、開著汽車,需謹記什么是共享,于是,愛也在路上————
【思考作文】相關文章:
思考作文08-13
(精選)思考作文11-02
思考作文(精選)03-25
(精選)思考作文05-03
思考作文【精選】02-15
(經(jīng)典)思考作文03-08
[精選]思考作文11-23
[經(jīng)典]思考作文02-17
(經(jīng)典)思考作文05-12
思考作文(精選)05-13